更新过程中犯罪的原因
张熙和牧师

讲稿下载(电脑版)

犯罪不禁让我们怀疑自己是否重生

有些人读了前几章,依然不确定自己是否重生了。如果继续活在罪中,这种不确定当然在所难免。每次犯罪,重生与否的问题就会萦绕心头。必须果断处理罪,不要压抑良心、选择死亡,否则这种困境只会日趋严重。

每当做错事,可能你就会扪心自问:我是真基督徒吗?如果我重生了,为什么这样行事呢?重生的分界线在哪里?如何知道跨过了这条线没有?或许我的问题不是重生,而是更新?

对抗罪是持久战

即使重生了,罪也并未从我们生命中消失殆尽,而是就住在肉体里,所以我们随时都有可能犯罪。保罗说,肉体是罪的根源和基地。只要有血肉之躯,罪就会稳住其间,根深蒂固。

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犯罪,别无选择。靠神的帮助,我们能够战胜住在肉体中的罪。其实这一生都要与罪争战,但我们靠神的恩典能够大获全胜。而且每获胜一次,就会更加强壮。

失败的时候,这个问题便又会冒出来困扰你:“我真的重生了吗?”可能你今天发了脾气,或者待室友无礼,醒悟过来后,不禁自问:“我这个基督徒怎么这样行事呢?”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真基督徒了。那些常常失败的基督徒尤其会陷入这种困境。

奴役对比自由

重生与未重生的分界线在哪里呢?保罗在罗马书6-8章给出了明确回答。下面用统计方法确定这三章的关键字,不用猜测。字的出现频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保罗在说什么,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并非推测。

这三章特别是罗马书6章18节至8章21节,保罗用了七次“自由”(包括了同字根的词):eleutheroō(释放),eleutheros(自由的),eleutheria(自由)[1]

这三章中还有一个词是保罗更常用的,即“奴仆”(加上同字根的词,比如“奴役”、“作奴仆”),总共出现了13次[2],而罗马书其它处只出现了4次,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奴役、自由这两个对立概念显然是罗马书6-8章的关键。而且保罗提出这些概念的时候,上下文是在谈论罪。可见罗马书6-8章有两个明确的主题:罪的奴隶以及脱离罪。分界线一清二楚:未重生的人是罪的奴隶,重生的人已经脱离了罪。

未重生的人活在罪的权势下[3];重生的人已经与基督同死、同复活,因而脱离了罪。这就是罗马书6-8章的要旨,也是重生与否鲜明的分水岭。

重生的人经历到了神的能力,摆脱了罪的枷锁。以前犯罪是身不由己,毫无招架之力;现在是基督里的新人,不再受制于罪。他还会不小心犯罪,但已不在罪的权下。他可能还会像以往那样发火,因为这是他多年的积习,而习惯是很难打破的;但他能够控制住怒火,因为他的生命中有了圣灵,有了得胜的能力。

面对罪,你是身不由己吗?

“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8:2)。若是重生了,罪和死的律就不能再辖制你。用这块试金石测试一下你的生命,你是不是无法摆脱某样罪,几番挣扎都失败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尚未重生,还是罪的奴隶。你无力抵挡罪,无异于以卵击石,最终是身不由己地犯罪。

身不由己地犯罪未必是因为你想犯罪。即便没有重生,人的意愿还是自由的,能够向往善(罗7:18-19)。他所受的辖制只是不能行善而已,这一点我们必须分清楚。没有重生的人能够向往善,甚至偶尔做一些善举,比如捐钱给孤儿院,或者赈济灾民,但他没有能力持之以恒地活出公义的生命。保罗并未说没重生的人根本行不了善,而是说不能长久地活出公义的生命。相反,重生的人尽管偶尔也会无意中犯罪,但他能够持之以恒地活出公义的生命。

这个分界线就是:没重生的人可能偶尔做些善事,但不能一直活在公义里;重生的人可能偶尔犯罪,但能够一直活在公义里。

你是哪一种情况呢?如果你靠神的恩典能够拒绝罪,就是重生了。一旦犯罪,良心立刻会不安,催逼你马上悔改。

然而你的良心若对犯罪毫无反应,那么你理当怀疑自己是否重生了。因为圣灵若住在你里面,你的良心就会对罪敏感。以前犯罪无所谓,现在就会寝食不安,这正是圣灵在你里面工作的记号。只要看看犯罪后是不是忧伤痛悔,便可知道是不是神的儿女。

敏感的良心就是圣灵在你内心工作的明证。犯罪、得罪神,内心就会悲伤,而这悲伤正是你身为神儿女的印记。犯了罪却不悲痛,他就不是真基督徒。他耸耸肩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见他良心麻木,不听神的声音。

你是否重生,凭这条分界线便可知晓。旁人很难判断你的良心,但你自己心知肚明,能够确定是否脱离了罪。

宗教对比属灵

你若真的重生了,为什么偶尔还会失败呢?为什么还会做一些不讨神喜悦的事情呢?

保罗在罗马书7章道出了自己在律法下的光景。保罗是一个虔诚的法利赛人,致力于成就律法的义。然而他很快便意识到:他能够遵守诫命的字句,内心却无法遵守诫命的精义。

当守安息日、不可偷盗、不可奸淫,这些诫命他都遵守了,但内心的贪婪呢[4]?还有诫命的总纲——尽心爱神以及爱人如己呢?这些就望尘莫及了。保罗所愿意的善,却行不出来。可见宗教人士无异于未重生的人。宗教不等于属灵,切勿混为一谈。

罗马书7章描绘的是一个宗教人士活在律法下的窘境,而罗马书8章描绘的是随从圣灵的属灵人的自由生命,可见宗教与属灵相去天渊。世上很多人有宗教信仰,罗马书7章警告说:信奉宗教——即便信奉基督教——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得救是靠基督,不是靠宗教。保罗亲身体验到:宗教不能让人得自由,摆脱罪的束缚。

罗马书7章与相邻两章有所不同,保罗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了自己的切身经历:他虽然是虔诚信教、遵从律法的法利赛人,却是罪的奴隶,苦不堪言。宗教人士通常没有重生;他们必须接受圣灵,成为基督里的新人,才能焕然一新。

罗马书六至八章中的三种人

罗马书六、七、八这三章描绘了三种人:

① 六章是没重生的人;

② 七章讲述了没重生的宗教人士或者道德人士的困境,
热心宗教的犹太人就是例子;

③ 八章描述的是重生或者属灵人的生命。

这三章是圣经中非常重要的教导。如果你的生命从六章先后经历了七章和八章(或许你从未信奉什么宗教,而是直接从六章过渡到了八章),那么可以肯定你已经是基督里的新人,现在就在神的主权下,靠圣灵而活。这样,你才能谈论更新。没有重生,就谈不上更新。

更新的三个要点

第一:更新是一个除旧的进程

保罗说:“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一天新似一天”,可见更新不能一蹴而就,这是持续的过程。今天你正在被更新,明天还会被更新,日复一日,直到见主的那一天。其实此刻你读着这篇讲道,就正在被更新。

“更新”一词就表明,我们里面这个旧人还在。靠神的恩典,这旧人在更新过程中渐渐被除去。旧人若是已经完全消失,就没有什么可更新的了。基督徒的生命中确实还存在着旧人,然而你若越来越像基督的样式,这旧人就会渐渐被除去。

每天都在更新,一步步迈向终点。此刻的生命与往昔相比,就会看见我们正渐渐长成基督成熟的身量。

第二:更新是圣灵的工作

我们不能靠行义自我更新,更新是圣灵的工作,不是靠人的努力。神的灵是这更新工程的首席工程师,借着日常生活境遇改变我们。

可能你现在婚姻亮了红灯,或者跟室友相处不来,不禁心烦意乱。要知道:无论是与室友相处问题,还是婚姻、健康、工作、学习等问题,其实圣灵正是借着这些问题在更新你!精美的器物往往需要千锤万凿,反复打磨。明白了这一点,就不至于埋怨。

我的车常常需要除锈。先用锋利的工具刮,再用锤子大力敲,锈就掉了,露出了金属。接下来用玻璃纤维把洞补上,用粗砂纸打磨,再用细砂纸抛光。然后刷一层漆,再刷第二层、第三层。到处是油漆味儿,对化学原料过敏的人会被呛得不舒服。但完工后真是眼前一亮,几乎没人看得出这是一部“问题车”。车更新了:不再破旧,现在是新车。

必须用利器敲打,这正是圣灵在更新我们的过程中所动的工。神必须将我们的粗糙之处打磨、抛光。配偶可以是神手中的硬砂纸,将你打磨得精美。过程中你可能不会感激那个“折磨”你的配偶或者室友。

敲打、抛光阶段当然不好受,但“玉不琢,不成器”。保罗劝勉我们凡事感恩(帖前5:18),因为在神手中凡事都有益处。我们若态度端正,就会越来越美;态度不妥,只会越来越丑。感谢神,他的灵在我们里面工作,借着日常生活境遇而更新改变我们,让我们越来越美,越来越像基督的样式。

第三:心意更新

更新会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因而也会改变我们的行事为人。人思想什么,就会付诸行动。发脾气是起源于心,“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12:34)。你的想法不善,就会出言不逊。所以圣灵必须改变我们的思想,才能改变我们的言行。以弗所书4章22-23节说:

22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23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

圣灵必须改变我们的心态,“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12:2)

心态改变非常困难,但要切记:新旧无法兼容。不可用新布补旧衣、旧袋装新酒,免得衣服撕破、酒袋胀裂(太9:16-17)。新与旧势不两立。心意没有更新,内心就会激烈争战。这种新旧冲突会让你的生命苦不堪言,不再有喜乐、平安。

新与旧是无法协调的,不要做无用之功。不可说——“我愿意成为新人而得救,但也想保留旧的,比如自私这种小罪。都自私一辈子了,不能立刻弃掉。”既想抓住新的,又不愿放弃旧的,内心的争战就在所难免。

激烈的内心争战可能导致精神崩溃。基督徒要是精神崩溃了,别人就会困惑不解:“为什么他当初要做基督徒呢?”新旧冲突的问题必须一次性彻底解决。

若有人认为弃旧迎新的代价太高,他最好别做基督徒。趁早去尽情犯罪吧,今天犯罪、明天死。纵然等待他的是审判和地狱,至少现在可以享受一下罪中之乐。但不能脚踏两只船,既要旧的、又要新的。这就像两种危险化学品混在了一起,结果是大爆炸。

有人竟然无视三番五次的警告,还是抓住旧的。他们将新旧掺半,两种元素相敌相争,最终是害人害己。有人尝试减少伤害,只掺入少量旧的,新的占大部分。但小爆炸也是爆炸,也能造成很多损毁。

若要活出真正的基督徒生命,在基督里满有喜乐和平安,就必须除去旧人。有人可能会说:“你刚才说旧人某种程度上还在我们里面,岂不是自相矛盾吗?”旧人的确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是听之任之,还是毫不妥协?我们不断拒绝旧人,旧人就影响不了我们。

抵挡罪让我们更加强壮

透过与旧人争战,我们会日益强壮。我曾经思忖为什么神不立刻除去旧人,现在终于明白了他的智慧。正是透过不断地与旧人争战,我们才变得越来越强壮。没有争战和挑战,就会弱不禁风。

我小时候就是因打架而变强的。男孩子一言不和就动手。但打完架后竟然还是好朋友,忘了当初打架的缘由。摔跤、拳击、武术以及竞技运动,能够让人身强体健。现在就看见了神的智慧:让我们透过与旧人不断争战,新生命日渐强壮。

我们里面的旧人还在,特别是属灵年幼的基督徒,他们的旧人更强;然而只要始终倚靠神的灵,就能够屡战屡胜。越强壮,就越容易获胜。但必须保持警醒,不断倚靠圣灵。

希腊文“新”字

初信的基督徒属灵生命年幼,缺乏经验,相对软弱,很容易犯罪。所以明白“新人”与“旧人”的差异至关重要。歌罗西书3章9-10节说:

9不要彼此说谎,因你们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10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我们正在经历更新,越来越像我们的创造主和救赎主。脱掉“旧人”这件旧衣服,好穿上“新人”这件华美新衣。

“新”译自两个希腊字:neoskainosNeos意思是年代、时间、年龄方面新,kainos意思是品质新。联合圣经公会出版的简明《希腊文英文新约辞典》给neos下的定义是“新,新鲜,年轻”,给kainos下的定义是“新,品质新”。

一样东西可以是年代新,也可以是品质新。中文翻译看不出原文的这个重要差别。

耶稣在最后晚餐上提到的“我血所立的新约”,就是用了kainos(路22:20,林前11:25。参看林后3:6;来8:8,13,9:15)。这是品质新的意思,即与旧约不同,是“更美”的约(来7:22,8:6)。当然新约也有“新”字的另一种含义,比如希伯来书12章24节,“新(neos)约”是表明时间上新。同一千五百年前确立的旧约相比,新约年代尚新。

“新人”也有这两种含义。一方面,以弗所书2章15节的“新(kainos)人(anthrōpos)”指的是活出了新生命素质的新人,与旧生命截然不同。另一方面,歌罗西书3章10节的“新(neos)人”比旧人年轻。因为肉身出生在先,后来才有属灵生命。但即便如此,这里也是在强调性质不同:旧人属乎肉体,新人属乎圣灵。

以下两节经文用了kainos,表达的是全新的品质: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6:15)

更新过程中犯罪的四个原因

来思考一下更新过程中犯罪的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世界的吸引

肤浅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属灵年幼的“新人”,这是更新过程中犯罪的一个普遍原因。他可能不是故意犯罪,却因为不成熟而被肤浅的事物迷住了。

孩童无论多大,可能两岁、十岁,甚至五十岁,都喜欢玩具。不妨走进玩具店瞧瞧,有些玩具是专门为成年人设计的,自己组装,美其名曰“飞机模型”,好刺激!还有能飞的无线电摇控飞机,你见过十岁孩子玩吗?这更像是三十岁或者五十岁的人玩的。你过去跟他搭话,他就会说:“这是我儿子的玩具。” 当然一般轮不到儿子碰,因为爸爸担心儿子搞坏了,最终是爸爸拿着这架昂贵的无线电摇控飞机畅玩。

属灵不成熟的人爱慕世界的玩具。你若自命不凡,不妨逛逛购物广场,看看自己的反应。世界那么多迷人的玩具,琳琅满目。前几天我看到一幅相机广告,这是能说话的相机,你刚要按下快门,它会说“太暗了”或者“不聚焦”;拍到最后一张,它会说“没胶卷了”。而最新的相机根本不用说话,自动就为你调整好了一切。

还有电视手表,坐在公交车上可以观赏棒球比赛,想听声音就戴上耳机,多迷人的玩具!当然它会让你破费三千,二十岁左右的大多都买不起,五十岁左右的孩童才买得起。基督徒也会迷上电视手表,他看看自己的钱包,心想:“三千!但我应该偶尔犒劳一下自己吧?”花了三千后,良心开始不安了,意识到自己把钱浪费在了玩具上,继而又想起某某弟兄连学费都付不起。

属灵年幼的基督徒依然向往世界,所以才会犯罪。世界无奇不有,从小玩艺儿到电子游戏,让你二十四小时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在更新过程中面临玩具的试探,各式博人眼球的新奇玩具广告铺天盖地。新款电脑刚一上市,很快就成了过时货。当今世界像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无疑是实用工具,甚至几乎不可或缺。所以喜爱这些东西似乎合情合理,连基督徒都这样想。最好听一听使徒的警告:“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林前7:31)

很多基督徒因为迷恋世界的玩具而跌倒,无暇思想属灵的事。可以看功夫片,谁还想读圣经呢?看中国功夫、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见人飞檐走壁,多带劲!圣经就没那么有趣了。

世界用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花巧产品牢笼我们,这是更新过程中诸多危险之一。“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一2:15)

第二个原因:不能分辨善恶

更新过程中犯罪的第二个原因是不能分辨善恶。初信者尤其面临这种危险,例如哥林多信徒就很难分辨善恶。希伯来书5章13-14节说:

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14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年幼基督徒“吃奶”(圣经最基本的教导),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圣经中有奶,也有干粮。年幼基督徒吃奶,成熟基督徒量力而吃干粮。吃奶的还小,无法消化仁义的道理。他们属灵上不成熟,不能分辨善恶。

从这节重要经文可见,我们必须长大成熟,能够吃干粮,脱离婴孩吃奶阶段,否则属灵生命无法存活,因为无法分辨善恶,分不清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致命的。吃奶婴孩不知道家禽与狼的区别,不知道狼来了是要捕食家禽甚至婴孩。

分辨善恶是生死攸关的

分辨善恶是生死攸关的,可见我们必须重视属灵婴孩长大成人的问题,这关乎到了能否活下来。今天有些教会领导竟然无知到一个地步,认为不必有什么深入的圣经培训,只要简单读经就行了。

婴孩分辨不了善恶,也理解不了更深的圣经真理,更无法消化希伯来书所说的“干粮”。他们的当务之急是长成基督的身量,不至于最终因为缺乏分辨力而有所伤亡。

很多教会不能提供属灵营养

很多教会除了提供奶外,一无所有,因为连教会领导也吃不了“干粮”和“仁义的道理”。结果会众得不到属灵营养,脱离不了婴孩期,弱不禁风,还常常被“凶暴的豺狼”(徒20:29,太7:15)驱散、伤害。他们分辨不出这些是豺狼,更无法抵挡,真可怜。

很多教会领导没受过什么解经培训,不懂得如何阐释神的话,没有能力喂养会众。更糟的是,他们还为自己辩解说:会众只需要“简单”的教导就行了。这样的话,他们的教会怎么可能脱离婴孩阶段,提高属灵分辨力,心窍习练得通达,分辨好歹(来5:14)呢?

哥林多信徒缺乏分辨力到一个地步,保罗必须亲自干预。他对他们说:

假如有人来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或者你们另受一个灵,不是你们所受过的;或者另得一个福音,不是你们所得过的;你们容让他也就罢了;(林后11:4)

哥林多信徒尚未脱离襁褓期,还是“婴孩”,所以保罗前文就说过:“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林前3:2)。有人能言善辩,传讲另一个耶稣、另一个福音,他们看不出区别。他们看不出两个福音、两个耶稣、两个使徒有什么不同,也分辨不了真与假、善与恶。这就很容易在属灵上受迷惑、被摧毁。

婴孩期基督徒容易上当受骗,不堪一击

保罗指出他们容易上当受骗,不堪一击:有人自称是最大的使徒,装腔作势、自吹自擂,他们一下子就被他的魅力迷住了,俯首听命(参看林后11:4,5,13)。接下来保罗劝诫道:“但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我的言语虽然粗俗,我的知识却不粗俗。这是我们在凡事上向你们众人显明出来的。”(林后11:5-6)

11-12章讲述了原委,能说会道、感染力强的传道人传讲另一个福音,他们的雄辩让哥林多信徒折服。保罗承认口才不及这些超级讲员,然后感叹道:“假若有人强你们作奴仆,或侵吞你们,或掳掠你们,或侮慢你们,或打你们的脸,你们都能忍耐他。”(林后11:20)

接着保罗又讽刺道:“我说这话是羞辱自己,好像我们从前是软弱的”(林后11:21。这样说什么意思呢?其实他是在说:我们在你们当中谦恭温柔,没有发号施令、指手划脚,结果遭到你们鄙视。最大的使徒来了,自命不凡、颐指气使,你们却五体投地。

装腔作势者受人崇拜,真是不可思议。希特勒大呼小叫,却博得满堂喝彩;他心血来潮冒出的念头,竟然群起响应。众人向他狂呼致敬。

保罗是在告诉哥林多信徒:奴役你们的,你们百般忍耐;我们行事谦卑,却遭你们鄙视。哥林多信徒善恶不分、真假莫辨。没有属灵分辨力的人,很容易被世俗的举止及谬论裹卷走。

那些“大使徒”收取哥林多信徒的钱财(林后11:7以下),所以保罗写道:“我因为白白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高升,这算是我犯罪吗?” 保罗分文不取,大使徒却随身携带奉献箱,哥林多人慷慨解囊。保罗真“傻”,所以哥林多信徒轻视他。

世界的心态怪异、扭曲:谦卑是自贬,让人瞧不起;发号施令者就有权柄,口气越大,越有权柄。很多传道人用祈使句:“举起手来!上前来!” 即便没用相同的字眼,但讲话都是命令口吻。

关键是要有分辨力,否则我们就会赶走使徒保罗,欢迎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使徒”,危害我们的永恒幸福。

属肉体的基督徒依然抱有世界的想法和价值观,欣赏世界的行事方式,特别是大场面。这种人就被教会中的“聪明”人,尤其是谈吐不凡的“使徒”或者“大使徒”利用了。今天教会中有人大言不惭自称“使徒”,要小心!

缺乏属灵分辨力,后果是灾难性的,正如加拉太教会的例子,保罗对他们说:“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加1:6)

第三个原因:旧思想习惯

基督徒犯罪的第三个原因,是旧思想习惯根深蒂固。习惯很难改变。做了基督徒,起初还会像非基督徒那样思想。旧思想习惯要逐渐更新,才能除去。

歌罗西书3章9节说:“你们已经脱去旧人”(过去时);以弗所书4章22节说:“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现在时)。两句话似乎矛盾,既然脱去了旧人,为什么还要继续脱去旧人呢?因为我们虽然受洗时与基督同死同埋葬,脱去了旧人,但这旧人的思维模式依然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我们还在运用旧思维模式,可见这旧人依然活跃。必须“脱去”这旧思维模式,所以下一节就说:“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弗4:23)。

歌罗西书3章9节保罗还说“不要彼此说谎”。新人理当不说谎,为什么还嘱咐他们不要说谎呢?问题是他们未信主之前的“旧人”已经撒谎成性。无论是弥天大谎,还是“善意的谎言”,他们的思想、行为自然而然就遵循了世界的模式。人生在世免不了撒谎,特别在商界。前几天有人告诉我,不撒谎就得关门大吉。我们听见的是,不撒谎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商界立足。别人靠撒谎赚钱,你不撒谎就得吃大亏。

做了基督徒后,撒谎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甚至不假思索就撒了个谎。保罗这句“不要彼此说谎”,是在嘱咐我们除去撒谎的旧习惯。旧习惯很顽固,必须除掉它,否则它最终会摧毁我们。

彼得后书2章22节引用了一句俗语:“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就像猪喜欢到泥里去滚一样,有些基督徒在习惯的驱使下,又回到了“泥里”。彼得这番对比不是侮辱基督徒,而是敲响警钟:我们必须改变习惯性思维方式,否则即便已经“藉着重生的洗”(多3:5)得到了洁净,还会回到旧生命的污泥中。彼得告诫读者:在更新过程中跌倒太危险了,最终“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彼后2:20-21)

听过一则故事:一头猪走进一座挂着水晶吊灯和名贵油画的豪宅。猪登堂入室,踏过来自阿富汗、波斯以及中国的精美地毯。然而它对地毯、油画视若无睹,直奔厨房。它也无视装满美食的冰箱,直奔后门。一见到垃圾桶,便大声欢叫。它饱吃了一顿垃圾大餐,就回家了。主人问这头猪:“你在豪宅里见到什么了?看见精美的油画、吊灯了吗?”猪回答说:“油画?吊灯?只有垃圾这个好东西。”

人去教会寻求什么呢?基督的美丽和公义?但愿如此!很遗憾,有些基督徒最关注垃圾,在教会搬弄是非,还没有改掉说长道短、毁谤中伤的习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仅仅一个坏习惯,你不除掉它,它就能毁了你。一位阿拉伯哲学家用自己人生中一件真实事例,阐释了这个道理。他廉价出售自己的房子,附带一个条件:“我要保留楼上一颗钉子。它永远是我的,我有权随时上去探视检验甚至维修保养。接受这个条件,我才以这个价钱出售。”

价格如此实惠,很快就有人买下了。根据协议,原房主拥有那颗钉子,可以随意出入。虽然他已经不是房主,但实际上还是,因为可以自由出入。由此可见:你生命中保留一个犯罪习惯,罪就会一直占据你的生命。

第四个原因:无知

第四,基督徒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对很多属灵真理一无所知。特别是年幼基督徒,往往不熟悉圣经教导,日常生活中也不知道神的旨意如何。所以保罗说:“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帖前4:13)。

哥林多信徒显然是最不成熟的教会,保罗必须加以训诫。“岂不知”这个反问句正是对哥林多信徒说的,仅在哥林多前书就出现了10次,其它书信仅2次(罗6:16,11:2)。他们完全不明白属灵事物,结果“无恶不作”。比如纷争;不按理吃圣餐,干犯了主的身、主的血(林前11:27)。

所以务要留心听使徒的忠告: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西3:16)。必须让基督的话住在我们心里,丰丰富富、大有能力。必须深入、透彻地明白基督的话,因为这是神借着他跟我们说的话。如何才能深入、透彻地明白他的话呢?除非像诗人那样,常常思想神的话(诗119:148)。诗人亲口道出了常常思想神的话的原因:“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119:11)

认罪悔改,不然罪会毁灭你

以上是基督徒,尤其是年幼基督徒,在更新过程中也可能犯罪的四种原因。重生的基督徒也可能犯罪,最关键的是立刻悔改。不悔改的人就会隐藏罪,而越隐藏,就越滚越大,好像潜伏期的癌一样,最终会摧毁这个人。

最后我想讲一个真实故事,好让大家对这个问题刻骨铭心。四十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已婚牧师,他喜欢上了教会负责带领诗班的年轻女子。他渐渐地跟她建立了友谊。起初似乎清清白白;但感情不断升温,最后发生了关系。两人越陷越深,直到有一天,他才猛然发觉大势不妙,恐怕纸里包不住火了。一旦事情败露,身为牧师的他如何立足呢?家人若知道他有好几年的婚外情,他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妻儿呢?

更糟的是,她怀孕了。他怎么掩盖这件事呢?事情闹到了这步田地,会有什么结果呢?他的事业、家庭、名声,都要毁于一旦。牧师还犯这种为人不齿的罪,这要绊倒多少非基督徒呢?后果不堪设想。

起初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像房子里的那颗钉子一样。他想隐藏起来,事情只会越搞越大。他没有立刻认罪悔改,最后到了一发不可拾的地步。

你知道那位牧师做了什么吗?他谋杀了那女人,简直不可思议!一个传道人犯了奸淫,继而犯了谋杀。他以为杀了她就可以解脱,不必承担犯罪的一切可怕后果。但神的话说:“要知道你们的罪必追上你们”(民32:23)。神不会容许罪隐藏起来,销声匿迹。果然,整件恶事登上了报纸,人尽皆知。

要快快地认罪悔改。隐藏罪只会雪上加霜,更难处理,更难悔改,最终车毁人亡。

总之我们要恐惧战兢。牧者犯罪而不悔改,定然逃不过神公义的审判。侍奉神的人不要以为有犯罪豁免权,也不要以为地狱之火永远烧不到自己。恰恰相反,正因为他们是牧者,所以会受到更严厉的审判。那审判活人死人的主耶稣(提后4:1)警告我们:“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12:48)

《完》


[1] 第一个字出现在罗马书6:18,22;8:2,21。第二个字出现在6:20,7:3。第三个字出现在8:21。Εleutheroō有主动(我让你自由)和被动形式(我得到自由)。

[2] 三章中,保罗用了doulos(奴隶)6次,douleuō(被奴役)3次,douloō(做奴仆)2次,douleia(为奴)2次。参看罗马书6:6,16-20,22;7:6,25;8:15,21。

[3]“权势”是罗马书这段话另一个关键词,动词kurieuō(掌权、统治)在罗马书6-7章出现了3次,但在新约其它处只出现了4次。

[4] 关于十诫(“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出20:17),只要没有付诸行动,就不算犯罪。律法只能规范外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