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神(2) - 建立敬畏神的教会
张成牧师

讲稿下载(电脑版)

“敬畏神”在很多人眼中看似一个凝重或重复的话题,但却是基督徒信仰生活最为紧要的问题,其紧要程度在圣经或人类历史中已展现无遗,充分告诫我们绝非可以等闲视之。

我们上一次说到《使徒行传》这卷书的一个重点就是教导基督徒当敬畏神。可再看另一个例子:

1在该撒利亚有一个人,名叫哥尼流,是义大利营的百夫长。2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徒10:1-2)

何为真正的虔诚

这里说到一个名叫哥尼流的(他是非犹太人),圣经称他为虔诚人。假如我问你:什么是虔诚人。你会怎么解释呢?按照一般传统概念,一个虔诚人就是早上用几个小时读圣经、祷告神,每周按时禁食,热心于宗教活动的人。如想要知晓某某人是否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就先了解一下他早上祷告、读经几个小时,每周有没有禁食,是否热衷于教会的服侍工作。你看,我们都是以这些外在的标准来衡量信徒的虔诚;当然也会用同样的标准衡量自己,如果每天早上祷告一个小时,读经一个小时,多多参与教会服侍,自认为必定是一个虔诚人了。但是,圣经绝非以这种外在的形式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虔诚。

那么,什么是虔诚呢?简单来说,“敬虔”是一种因敬畏神而生发出来的生活方式。所以这里说:哥尼流是一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我觉得这句话很鼓励人,如果父母敬畏神就会带领孩子一同敬畏神。诗篇103篇也说:神的祝福不但临到那些敬畏神的人,也会因这美善的家风世代相传,临到他的子子孙孙。

可见敬畏神不是一个理论,却是一种实在、真实的生命体现,是肉眼看得见的。那么,我们需继续问:哥尼流是如何敬畏神的呢?这里说到他“常常周济百姓,常常向神祷告”。请留意这个重要次序:敬畏神在先,周济人、祷告神在后。可见哥尼流是因为心里敬畏神才做这些善事的。

我们必须看清楚“圣经的次序”,免得本末倒置。人的问题就是喜欢模仿表面的东西,却容易忽略里面的精神。如果不认识神,当然也不会在意自己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境况,反正里面如何别人也看不见。通常我们比较关注自己在人前的表现,让别人看见我们的好处就会得着称赞得享荣耀,这正是属灵的弊病。

追求敬虔内质,摒弃外在形式

哥尼流是一个外邦人,在还没有认识主耶稣以前他已经归信了以色列的神。正因为他敬畏神,就蒙神亲自地寻找,可见神的慈爱同样向那些敬畏他的人敞开。

在此你须知晓,犹太人(包括当时犹太基督徒)一贯瞧不起外邦人,认为福音是神给予犹太人的特殊恩泽,不给外邦人。这种偏见导致犹太基督徒不肯向外邦人传福音,所以神必须亲自寻找哥尼流这个敬畏他的人。仅就这点给我们的鼓励非常大,如果你是一个敬畏神的人,神也一定会记念,正如哥尼流的祷告蒙他记念一样。

我们常常会问:怎样的祷告才能蒙神垂听呢?就此事很多人想方设法地寻找得灵验的窍门;可事实是,属灵生命根本没有窍门或捷径可走。也就是说,你必须实实在在地做一个敬畏神的人,不要学各种各样祷告的“窍门”;神不在乎你是坐着、跪着,甚至是趴在地上祷告,也不在乎你是在家里或在山上祷告。圣经告知我们哥尼流的祷告、善行蒙神记念是因为他敬畏神。请继续往下看:

他们说:“百夫长哥尼流是个义人,敬畏神,为犹太通国所称赞。他蒙一位圣天使指示,叫他请你到他家里去,听你的话。”(徒10:22)

原来在众人眼中,百夫长哥尼流是个义人。为什么称他为义人呢?接着就解释到:他是一个敬畏神的人。在此反问:认识你的人会不会这样介绍你呢?尤其你的爱人(可能还没信主,但知道你每个星期天去教会)会不会跟人说:“啊!我的妻子(或丈夫)自从去了教会之后真的有很大改变,他敬畏神!”?我猜,应该不会。顶多说你是一个基督徒,或是一个相信神的人。可是仅仅因为一个“相信神”称号有什么出奇的呢,魔鬼不是也相信吗?而敬畏神才是神所喜悦的。

我很多年以前参加过一个教会营会,营地设在郊外僻静的地方。有一天晚上约十一点左右,坐在营地外安静,这时走过来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坐在旁边,说:“睡不着,想找你聊聊天”。接下来就告诉我他心里非常难过,原因是爸爸每个星期天去教会都表现得非常虔诚,但回家之后就常常和妈妈吵架,甚至还动手打她。他说:妈妈至少还坦诚一些,可爸爸在教会一副特别虔诚的样子,而一回到家之后马上就变成另一副面孔。我听了之后也挺难过。

说到此处,我不知道你的家人对你会如何评论,是否也像这个小男孩看到爸爸去教会之后反而变得更自私、更没有耐心?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可能不相信、不认同你的信仰,但希望他们能够从你的行事为人中看出你是一个敬畏神的人。

神借哥尼流向我们显明他的公平、美善性情

请继续往下看:

34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35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

留意“敬畏主(敬畏神)”和“行义”的顺序。也就是说,我们行义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因着认识、敬畏神。当然,我们同时也观察到,彼得虽然是主的一个使徒,但对神的敬畏似乎还比不上这个外邦人。那么,神想借着哥尼流教导彼得什么呢?

前文说到:彼得在异象中看见从天上降下来一张网,里面载有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有声音吩咐他“宰了吃”。而彼得却诚惶诚恐地回应神说“不可以”!你看,人就是这么奇怪,宗教传统、习俗往往比神的话来得更为重要,彼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当天上发出声音吩咐彼得“吃网里的飞禽走兽”时,他竟然以拒绝地口吻向神说“这是不行的”。

一个敬畏神的人必会对神的话认真听、也会认真行。可见彼得当时还不太懂得敬畏神,所以神就故意借着哥尼流教导、帮助他明白这点的重要。神看重的不是守律法或者宗教规条,而要我们懂得敬畏并谨守他吩咐的每一句话。

这时彼得才惊讶地认识到,原来在各国中(不仅是以色列)那些敬畏神的人都蒙神的喜悦和接纳。为什么彼得会如此惊讶呢?原来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神只偏爱他们,即使做了主耶稣的门徒(犹太基督徒)依然坚持这种传统观点,不愿意把福音传给外邦人,错误地认为外邦人与神无缘无份。

这也正是彼得的盲点。这种可怕的宗教传统并错误观念阻挡了神的工作,取代了神的旨意。所以,神就透过哥尼流这么一个外邦人的经历帮助彼得明白过来,原来神关心外邦人如同关心犹太人一样。哥尼流原在犹太人的眼中是不洁净,是神不喜悦的;可现在,彼得亲眼见证神是如何向哥尼流显现,并吩咐彼得将福音传给他和他的亲戚朋友。这个经历对彼得来说可是极大的震撼。

此时的彼得终于明白了,原来在神的眼中: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宝贵,只要是敬畏神的人都蒙接纳。这与诗篇103篇所说的完全一致,而彼得是到了此刻(使徒行传十章)才明白这个道理。

在此,我希望你能记住“神实在关注那些敬畏他的人”。我不知道你在教会里多长时间、信主有多久,这并不重要;可能你有赶鬼、医病、说方言等属灵的恩赐,这也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你敬畏神吗?因为在神的眼中:不是你有多少恩赐,有否信耶稣,做基督徒多长时间,却是要你做一个敬畏他的人。

我们从使徒行传10章里看到彼得心里还是轻看外邦人,觉得神偏爱犹太人。为此,我常常提醒弟兄姐妹不要用“外邦人”称呼非基督徒,这仿佛是把非基督徒看成是次等人,是神所不喜悦的。虽然他们还没有信主,但并不代表神不关心他们。神的心意就是要借着你来关心他们。当然,我们有理由设想:神完全可以让天使向哥尼流传福音,却以吩咐彼得拜访哥尼流的方式借此来联系犹太信徒与非犹太人之间关系,可见我们的神真是用心良苦。

彼得终于认识到“原来神不偏待人”,这个经历令他终生没齿难忘。他在年老写给教会的书信中着重提醒到: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1:17)

“哥尼流一事”在彼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即使多年之后依然记着神教导的这个功课。他提醒教会说:如果你称神为父,就当知道天上的父从不偏待人,必会按你的行为予以审判,所以在世当专一地敬畏他。

纠偏信仰误谬,带来正面效应

我们不禁想问:彼得为什么如此强调神是不偏待人的呢?与现实相比,很多基督徒总是认为:信了主之后就“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神的审判绝不会临到自己头上,只会临到那些非基督徒;基督徒即使犯了罪也不会被神审判,因基督的宝血会救我们免灾。这种错误的教导与形成的谬误致使很多基督徒不怕犯罪,于是教会里发生如淫乱、毁谤、贪婪、争竞、嫉妒、自大等各种各样的罪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基督徒不怕神。

但是,彼得提醒道:“神是不偏待人的,会按各人的行为审判”,所以我们要敬畏他并牢记这一重要的教导,免得落入神的审判中。神不看你相信什么,而看你的行事为人是否敬畏他,因为我们的神是公义、圣洁的。

与哥尼流的这次相遇令彼得心中留下至深的记忆,以至在他年老写《彼得前书》的时候,着重提醒基督徒“要存敬畏的心在世上度日,因为神是不偏待人的”。我们当牢牢记住彼得的这一忠告。

请继续看“敬畏神”给教会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12主借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或作“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13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14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徒5:12-14)

请留意这三节经文是紧挨着上面1至11节的。很多传道人之所以不敢谈1到11节“敬畏神”这个话题,是担心非基督徒听后会吓得不敢来教会了。事实怎样呢?自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事件发生之后,14节告诉我们:信而归主的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发增加!

教会通常以为,若过早谈及“敬畏神”话题势必酿成非基督徒吓跑之祸,只有多谈“神的爱”才是吸引人来教会的明智之举。可这是人的智慧,绝非使徒行传所说。事实是,自从发生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暴毙事件之后,教会的人数反而增多了;这些人听见这事后依然愿意来教会,就证明他们是真的想追求认识神。所以,不要以为可以先用“神的爱”吸引人到教会,之后才谈“十字架代价”的道理,这纯属以人的智慧传讲福音,最终致使教会的“圣洁”荡然无存。一个失去圣洁的教会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人忠心,神工作,教会兴旺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徒9:31)

这里说到,当福音传到犹大、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地的时候,信主的人数日益增加;同时这里说到五件事: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增多。

然而,这五件事当中有四件事不是人能够做到的,譬如:“得平安”,平安不是你想有就有,惟有神方能赐予的;“被建立”是被动语法,只有神才能建立教会;“蒙圣灵的安慰”明显是圣灵安慰教会;“人数增多”也是神的工作,使徒行传2章47节告诉我们,是神将得救人数加给教会;惟独“凡事敬畏主”是信徒必须持守的。

需问:为什么教会会这么蒙福呢?缘由他们凡事敬畏神,对神忠心不渝。前文已经告诉我们,当时教会遇到了大逼迫,不少信徒被下在监牢里,有些甚至被杀害;可是,尽管信徒面对这么多这么大的逼迫,他们依然持守对神的忠心,所以神的灵就与其同在,安慰、鼓励、建立他们。

虽然教会面对如此至深的逼迫与严峻的考验,信主的人数却不断增多,可见这是神的工作非人所为。其实,教会要增加聚会的人数并非难事,尽可采用人的方法,比如多组织一些传福音的活动,崇拜节目搞得丰富多彩,自然会有人愿意来参会。但你要十分小心,如果教会不懂得敬畏神,即使采用多少人为的方法去传福音,到头来也只能吸引更多不敬畏神的人。为此,你须要看清楚,早期教会人数的增多完全是神自己的工作而非靠人的聪明所为。这也就告诉我们:惟有“凡事敬畏神”是信徒必须持守的,这样神才会借着教会成就他的工作。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

41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43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徒2:41-43)

请留意43节说到“众人都惧怕”,他们惧怕什么呢?“惧怕”的原文意思就是“敬畏”。所以这里强调早期信徒都有敬畏神的心;正因为他们敬畏神,也必定会敬畏神的仆人。

同心竭力敬畏神,蒙他同在与祝福

通常基督徒会认为:敬畏神就是害怕他,这又如何能跟神建立关系呢?但圣经所说的敬畏神是一种对神的尊敬、爱慕、顺服,不是那种出于犯罪而害怕、躲避他。正确的敬畏神有点像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孩子对爸爸有敬畏也有爱慕,这才是一个活泼、健康的关系。我们千万不要把与神的关系看成是孙子对待爷爷奶奶,想要什么就软硬兼施,一不满意即会耍脾气。这种心态就是不敬畏神。

这里“众人都惧怕,人人心里都敬畏神”就是早期教会的特点。而到了第5章就发生了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试探神的事,开始出现只有表面的敬虔却没有里面的实质的坏风气。在此种情形下,神为了维护教会的圣洁,只好审判了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这个事件导致“听见的人都害怕了”——借着这个事件神再次把教会带回到正轨,教导他们要敬畏永生神。

我们从使徒行传2章42节可见:敬畏神的人必然会认真听从、遵行神仆人的教导;在这种活泼、健康的属灵氛围下,弟兄姐妹的关系自然也会和谐,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常常一起掰饼、交接、祷告。参看44-47节:

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45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46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掰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47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4-47)

41节告诉我们“那一天,门徒添了三千人”,而47节这里又说“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这让我们再次看到,教会若敬畏神,神就乐意增添得救的人数。由此可见,教会人数能否增多关键在于敬畏神。教会若敬畏神,弟兄姐妹必会认真遵守神的道。当信徒心里有神的道,彼此的关系就会有和谐。相反,教会若缺乏相爱与和谐,也就意味着弟兄姐妹已失去敬畏神的心。教会若缺少敬畏神,即使人数增多也未必是好现象,此时必须处理好不敬畏神的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46节告诉我们,众民也喜爱教会,因他们有好见证。所以,我们在这末世要彼此鼓励、彼此劝导去做一个敬畏神的人,不但个人要追求敬畏神,更是教会整体一起同心学习敬畏神。弟兄姐妹若敬畏神,使徒行传中所说的那些话即会成为真实,因为神一样乐意在我们中间工作。

愿神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教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