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念妇人
昊敏

收听录音

录音下载

讲稿下载(手机版)

讲稿下载(电脑版)

列王纪下4章记载了一个书念妇人接待以利沙的故事,而以利沙行了一个使死人复活的神迹。我们先来看4章8-10节:

8一日,以利沙走到书念,在那里有一个大户的妇人强留他吃饭。此后,以利沙每从那里经过,就进去吃饭。 9妇人对丈夫说:“我看出那常从我们这里经过的是圣洁的神人。10我们可以为他在墙上盖一间小楼,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灯台,他来到我们这里,就可以住在其间。”

圣经挺有趣的,记载了很多不平凡的妇女,书念妇人就是其中一个。我们甚至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家住在书念。书念是以萨迦支派的城(参看书19:18)。她的家是个大户人家,比较富有。她的特别之处是,以利沙经过书念时,她强留以利沙吃饭。后来,她干脆建议丈夫盖一间小楼,专门给以利沙使用。为什么呢?因为她说:“我看出那常从我们这里经过的是圣洁的神人”。显然,妇人这样款待以利沙是因为她看见以利沙是个圣洁的神人,妇人是因为敬畏神的缘故才这样行的。

这个妇人很了不起。虽然她没有亲自服侍神,但她积极地服侍神的先知,由此也在服侍神的工作上有了份。这一点正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每个人的恩赐不同、背景不同,可能我们无法全职服侍神,更不能成为像以利沙那样的神人。但我们可以供应、款待这样的神人,这样,我们也会间接地参与神的工作。

我们继续看4章11-17节:

11一日,以利沙来到那里,就进了那楼躺卧。12以利沙吩咐仆人基哈西说:“你叫这书念妇人来。”他就把妇人叫了来,妇人站在以利沙面前。13以利沙吩咐仆人说:“你对她说:你既为我们费了许多心思,可以为你作什么呢?你向王或元帅有所求的没有?”她回答说:“我在我本乡安居无事。”14以利沙对仆人说:“究竟当为她作什么呢?”基哈西说:“她没有儿子,她丈夫也老了。”15以利沙说:“再叫她来。”于是叫了她来,她就站在门口。16以利沙说:“明年到这时候,你必抱一个儿子。”她说:“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样欺哄婢女。”17妇人果然怀孕,到了那时候,生了一个儿子,正如以利沙所说的。

这个妇人这样积极参与神的工作,结果怎么样呢?神会如何待她呢?神会赏赐她!

在新约马太福音10章41-42节,主耶稣说:“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这是神透过主耶稣给我们的应许,说得清清楚楚。

当然,这个妇人的态度非常好,她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遇到了困境,来找神帮助,所以才款待神的仆人。当以利沙问她——“你既为我们费了许多心思,可以为你作什么呢?你向王或元帅有所求的没有?”她的回答是:没什么所求的,她一切都好。但神记念她,神会赏赐她。所以以利沙还是想找出她的需要来。结果以利沙发现,她没有儿子,丈夫也老了,似乎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这样,以利沙就代表神告诉她:明年你必得一个儿子。

妇人的第一个反应是:“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样欺哄婢女。” 我们可能会想:这个妇人怎么没有信心呢?神人应许她生儿子,为什么她不信呢?我想我们也不能这样高标准要求这个妇人。别忘了当时以色列整体的属灵环境是非常黑暗的,偏离了神,只留下了宗教的外壳,名义上尊崇雅伟,内心是拜巴力的。这个妇人只是有一颗敬畏神的心,因而款待神的先知,仰慕神人;但可能她根本没有亲身经历过神。然而正因为她尽力按照自己所知道、所当做的去做,她就经历到了神的真实。结果正如以利沙所说的,妇人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这件事一定会让她对神的认识进深了一大步。

我们继续看列王纪下4章18-25节:

18孩子渐渐长大,一日到他父亲和收割的人那里。19他对父亲说:“我的头啊,我的头啊!”他父亲对仆人说:“把他抱到他母亲那里”20仆人抱去,交给他母亲。孩子坐在母亲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21他母亲抱他上了楼,将他放在神人的床上,关上门出来,22呼叫她丈夫说:“你叫一个仆人给我牵一匹驴来,我要快快地去见神人,就回来。”23丈夫说:“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为何要去见他呢?”妇人说:“平安无事。”24于是备上驴,对仆人说:“你快快赶着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迟慢。”25妇人就往迦密山去见神人。神人远远地看见她,对仆人基哈西说:“看哪,书念的妇人来了。26你跑去迎接她,问她说:你平安吗?你丈夫平安吗?孩子平安吗?”她说:“平安。”27妇人上了山,到神人那里,就抱住神人的脚。基哈西前来要推开她,神人说:“由她吧!因为她心里愁苦,雅伟向我隐瞒,没有指示我。”28妇人说:“我何尝向我主求过儿子呢?我岂没有说过,不要欺哄我吗?”29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说:“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见人,不要向他问安;人若向你问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脸上。”30孩子的母亲说:“我指着永生的雅伟,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于是以利沙起身,随着她去了。31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脸上,却没有声音,也没有动静。基哈西就迎着以利沙回来,告诉他说:“孩子还没有醒过来。”

妇人的孩子渐渐长大了,圣经这里并没有说他多大,但显然还没有成人,最多是个少年,能够跑到田里去了。当时正是收割季节,大家都在收割。孩子突发疾病,圣经说“到晌午就死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妇人是如何反应的呢?留意她没有对丈夫说什么。显然,丈夫的属灵情况不如她,其实从一开始就可以看见,这个妇人在属灵上是比丈夫成熟的,一直都是她在坚持款待、支持以利沙,在推动着丈夫。所以妻子真的是很重要。这个时候,妇人知道跟丈夫说是无济于事的,可能反而让丈夫不知所措,全家大乱。妇人很坚强,从容不迫地回复了丈夫,甚至还安抚丈夫,然后赶紧去找以利沙。妇人深知:在困境中,在紧要关头,她应该找谁寻求帮助。她去寻求神的仆人的帮助,也就是寻求神的帮助。这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我们要学习的是,遇到麻烦,有了需要,要去求问神的意见,去问敬畏神的前辈和弟兄姐妹的意见,而不要找身边的所谓亲朋好友。身边的亲朋好友哪怕跟我们的关系再近,甚至是配偶、是父母,但只要他不认识神,或者对神的认识很肤浅,那么他是无法帮到我们的,可能反而出于好意而给了我们很多不好的主意,让我们越来越偏离神。

就这样,妇人赶紧去找以利沙。找到了以利沙,妇人就抱住以利沙的脚。留意,以利沙说:“雅伟向我隐瞒,没有指示我”。什么意思呢?即是说,以利沙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里我们也看见,先知之所以成为先知,就是因为神启示给他话。如果神不启示,那么他也什么都不知道的。一切都在乎神,他决定要不要启示给人。而这件事,神并没有告诉以利沙。

于是以利沙从妇人那里明白了来龙去脉。接下来以利沙如何行呢?他先差派他的门徒基哈西去,拿着自己的杖,看能否救得了妇人的儿子。结果基哈西这样行救不了孩子。最后,以利沙亲自和孩子在一起,向雅伟祷告,终于让孩子死而复活了。

这个神迹,我们能够学习到什么呢?我们看到了神的怜悯:你向神付出了一点点,神却会赏赐你更多。我们已经谈过了这个妇人的素质,她敬畏神,愿意款待神的仆人。但相比于她的付出,神给她的恩典则是太大了。儿子的死是个意外,可能因为突发疾病,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事,飞来横祸天天都有,当然也非常令人难受。不认识神的人可能就只能这样面对悲惨的事实了。但这妇人认识神,所以她能够第一时间去寻求神。神也因为她对神的心而怜悯了她,让她重新得回了儿子。

这个神迹不禁让我们想到,在新约主耶稣也行过类似的神迹,就是路加福音7章11-17节。那里记载说,有一个寡妇失去了独子,耶稣就行了神迹,让寡妇的儿子复活了。耶稣为什么行了这个神迹呢?就是出自神的怜悯,耶稣体现出了雅伟神的怜悯心肠。因为妈妈本身就是个寡妇,还只有一个独子,可想而知做母亲的有多么伤痛。神就怜悯了她,透过耶稣,让她的儿子复活了。

最后,圣经又记载了这个妇人的一件事,就在列王纪下8章1-6节:

1以利沙曾对所救活之子的那妇人说:“你和你的全家,要起身往你可住的地方去住,因为雅伟命饥荒降在这地七年。”2妇人就起身,照神人的话,带着全家往非利士地去,住了七年。3七年完了,那妇人从非利士地回来,就出去为自己的房屋田地哀告王。4那时王正与神人的仆人基哈西说:“请你将以利沙所行的一切大事告诉我。”5基哈西告诉王以利沙如何使死人复活,恰巧以利沙所救活她儿子的那妇人,为自己的房屋田地来哀告王。基哈西说:“我主我王,这就是那妇人,这是她的儿子,就是以利沙所救活的。”6王问那妇人,她就把那事告诉王。于是王为她派一个太监,说:“凡属这妇人的都还给她,自从她离开本地直到今日,她田地的出产也都还给她。”

这里说,以利沙知道雅伟要降饥荒给这地,就告诉这妇人,让她离开本地。妇人就照着神的话离开了。妇人的信心真不小,因为当时她并不知道接下来的七年如何,如果没有饥荒呢?而且别忘了她家是个大户人家,家境很富裕。如果你是穷人,当然会往更好的地方去,反正也一无所有,也许去了新的地方还能够时来运转。但这妇人很富有,她要离开自己富裕的家去逃难,这是不容易的事。但她照着以利沙的话做了。她凭着信心这样做,其实最终就保守了自己的生命,神拯救了她。我们有没有想过,神给我们的一些吩咐是为了拯救我们?但我们往往觉得难,放不下,不去行,结果失丧了生命。

妇人离开了七年,可想而知,再回到自己的家已经物是人非,产业被别人据为己有了。这个时候,奇妙的是,恰巧以色列王问以利沙的门徒基哈西以利沙所行的神迹,结果以色列王就帮助了这妇人,让她把产业以及出产都收了回来。你觉得是巧合吗?绝非巧合,这就是敬畏神的人的奇妙经历,神看顾了她。

总结来说,新旧约所启示给我们的神都是这一位:雅伟神。他的性情也是一样的:眷顾、怜悯卑微的,哪怕是一个不知名的妇人。而且你付出一点点,神就会加倍地回报、恩待你。妇人向神所付出的,比起神赐给她的恩典,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一位神,我们为什么不信靠他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