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就是属灵上运作自如
张熙和牧师

讲稿下载(电脑版)

实用的完全

今天的教会认为“完全”无关紧要。这是大错特错,因为追求完全是属灵存活的关键,绝非奢求。

圣经中的完全并非不切实际的空谈幻想,而是最实用的生命指南。因为这是在谈基督徒的生活能力,即作为耶稣的门徒该如何生活。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

一辆汽车各部件完好无损,就能正常行驶。所谓“完全”,并不是说引擎绝对一流,马力大、省燃料,已经无以复加;只是说引擎运转正常,性能良好。所以成为完全,意思就是功能正常。

应用到基督徒身上,就是他现在的生命正是神所设计的基督门徒的生命状态,能够完成神交托的工作,富有成效。“功能正常”,意思是基督徒生命就像一个好引擎,能够按照设计者所设计的那样正常运转,性能良好。

不久前我们全家驱车前往渥太华聚会,不禁说:“这辆老爷车重生了!”车的外观并没有改变,里面却焕然一新。淘汰了旧引擎,另换了一个价值四百美元的;虽然是二手货,但性能良好。方向盘、散热器也是新的。除了外壳,几乎每一样都是新的。这是一辆重生了的车,有了新引擎、新散热系统、新过滤器。

这不正是基督徒生命的写照吗?我们重生后,里面就成了新人。外表还是老样子,可能还穿着受洗前穿的衣服,每个人依然认得出我们;但里面是全新的。这就是重生的意思。“重生”车平稳行驶,疾驰在高速公路上,不再有破旧汽缸发出的噪音,感觉真好。

可是第二天妻子打着了引擎,却怎么也扭不动方向盘,而转向系统是新的。同样奇怪的是,第三天我又打着了引擎,接着踩油门(挂的是空档),引擎却没有减速,反而越转越快!车怎么了?已经重生了,却还有小毛病,不完全!不修理这些小毛病,就会烧坏引擎,甚至酿成车祸。一点小毛病会严重损害汽车性能。

我打开引擎盖,发现动力转向器在漏油,于是开车去了修车店。原来转向器的软管没有钳紧,油从接口处喷了出来,其中一个接口已经掉了,这就是方向盘出问题的原因。其实很好修,只要钳紧软管上的铁箍就可以了。这么一点小毛病,就可以害得整个系统失灵。

修车师傅发现,引擎问题是因为油门踏板的弹簧出了毛病。这个弹簧是关油门用的,踩住油门踏板,油门就开了;再抬起脚,弹簧就会关上油门。但这个弹簧没什么弹力了,关不上油门,引擎当然就停不下来。这个小弹簧只值五毛钱,但修车师傅手头正好没有,只得将另一种弹簧改造成这种的,足足用了二十分钟才弄好。结果我花了十五元换了一个只值五毛钱的弹簧,还有钳紧软管!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却变得很昂贵。之后,车又可以行驶自如了。

小毛病影响性能                                             

完全就是功能正常、性能完好,活出神要我们活出的生命。你可能重生了,也正在被更新;但就像很多基督徒一样,你的生命问题不断。因为你生命的动力转向器在漏油,无法转向自如。你不听调遣,神无法引导你走正确方向。你试过在动力转向器没有油的情况下扭动方向盘吗?简直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

我们反应迟钝,生命就无法被神引导。他吩咐做某事,我们却纹丝不动。他说加速,我们减速;他说减速,我们反而加速。油门没有关紧,引擎一直转个不停,出现过热,很快就会报废。

小毛病影响性能。一个五毛钱的弹簧出了问题,纵然有新引擎,又能怎样呢?同样,很多基督徒没有活出新生命。受洗后,你觉得成为新人真好;但第二天醒来,发现方向盘转不动;引擎要么熄火,要么停不下来,竟在“停”字路牌下呼啸而过。把车开到教会师傅那里,通常是牧师,他只好来检修,通过辅导找出问题。牧师永远忙碌,因为很多基督徒都是状况不好。有时候连牧师自己的生命也出了问题,无法正常发挥功用。

正常发挥功用,意思是按照神的心意行事。引擎按照设定的性能运转,没有冒出黑烟污染空气,就可以说是性能完好,流畅自如。我的旧引擎就喷出了黑烟,弄得我满身机油味,已经无可救药,只好换了一个。

你不能修理一下非基督徒的旧生命,让他成为基督徒。旧生命已经无可救药,神必须更换。你受洗的那一刻就死了,旧生命终结了,神给了你新生命。但你必须维护这新生命,让一切功能正常。没有维护好,就会功能紊乱。

我们依然坚持说完全是奢求吗?汽车性能完好是奢求吗?每个修车师傅都知道,完全并非奢侈品。毛病才是奢侈品,会导致引擎报废,还得付上各种昂贵的修理费。

引擎停不下来,就是功能紊乱。基督徒行为举止不像基督徒,他的属灵生命一定是出了问题。可能他容易发脾气。汽车温度表指向了红区,可能是散热器过热,或者恒温器损坏,也可能是散热器芯堵塞。必须立即处理,免得引擎过热,损毁变速器。

其实我们应该定期打理、保养,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刹车失灵可能造成车毁人亡。所以,我们要像诗人那样祷告:

23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24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

属灵生命状态正常,才能为神做见证

完全作为一种生命状态,主要是体现在各种关系上。不只是跟神有互动关系,还要跟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和睦相处。属灵生命状态正常,才能与神、与人关系和谐。

基督徒生命是脚踏实地,并非天马行空。容易恼怒、言语无礼的,这种基督徒生命不符合神的要求。

“神的城啊,有荣耀的事乃指着你说的”(诗87:3)。众人在神的子民当中、在神的城里见到了坏脾气、恶言恶语、缺乏自制,则怎能看见神的荣耀呢?教会整体的见证取决于每一个基督徒是否活出了基督徒生命。众人通过看我们的生命,要么看见基督,要么排斥基督。不完全的、活不出基督徒生命的,这种基督徒会让人离开神。我们的责任何等重大!

完全的生命战胜忧虑

圣经每每用“完全”一词,上下文都是在谈实际生活。“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这句话上下文讲的是基督徒的行事为人。而前几节说到了基督徒应当如何与非基督徒相处,你只向那些问候你的人致意,比未重生的人有什么长处呢?你的品行必须超过非基督徒,这才是完全的体现。

面对危险或压力,不信的人惊慌失措,你还能镇定自若。有一次保罗在乘船旅途中遇到了海上风暴,整船人一片恐慌,保罗却安之若素,还有能力去安慰他们:“众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徒27:25)

正是这种信心,才深深触动了约翰·卫斯理。那是殖民统治的年代,卫斯理有一次乘船从英国去美洲,航行途中遇上了大西洋风暴。乘客们惊作一团,惟有一群德国基督徒依然平静地唱着赞美诗,敬拜神。卫斯理当时已经是传教士了,他跟神没有真正的互动关系,所以也惊恐万分。眼见狂风巨浪几乎吞噬了整艘船,这些信徒却有平安,卫斯理深受震撼。他从这群卑微、没文化的耶稣门徒身上,平生第一次看见了基督徒应当活出的生命样式。这成了卫斯理生命的转捩点 ✻✑✽

你担心失业吗?担心整年入不敷出,没有结余吗?基督徒也像非基督徒似的担心这些事,怎能从他的生命中看见完全呢?然而当我们完全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样式,与神同心同行,那么即便经济萧条,情况每况愈下,或者整个世界都动荡不安,我们也会有平安。成为完全并非天马行空,而是脚踏实地。信靠神的信徒,怎会忧虑呢?忧虑岂不就证明了我们不信吗?

很多基督徒表现出了非基督徒的行为举止,比如担惊受怕,缺乏爱心,言谈流俗。他们关注的事与非基督徒毫无二致,大多是工作前景、晋升机会。非基督徒看见基督徒跟他们一样爱世界,贪求钱财,当然就会想:“我为什么要做基督徒呢?”这些基督徒属灵生命停摆,就是不圣洁:“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1:15-16; 参看利19:2, 20:7)

“地位完全”谬论

说到这里,我必须警告大家:有一种谬论已经在基督教界盛行。这种谬论说,完全主要是一种“地位”,并非生命要达到完全。这就是在说:活出基督徒生命只是一个选项,并非必要。

这种教导强调,只要你有了“地位”,生命如何是不影响救恩的。无论你如何生活和行事,都会得救。不难看出,这种教导所栽培出来的基督徒,行事为人就跟非基督徒一样。根据圣经,这显然是谬论,我们必须极力反驳,避免陷入危险的错谬中。

这种教导说,之所以完全,是因为有了“在基督里的地位”。方便起见,我们就称之为地位论。这个教义用了似是而非的狡猾论证误导人,非常危险。一开始说的不错,即我们得救后就“在基督里”了。但接下来又说,基督是完全的,而你“在他里面”,你就身处了在完全中。听来不无道理,但果真如此吗?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的话,未必是真的(看本章最后的附注)。

既然基督是我们的公义、圣洁和救赎,那么他也成了我们的完全。这样说不无道理,但一切都在乎我们跟他是否建立了互动关系,而不是在他里面的“地位”。我们得以完全是因为跟他建立了关系,而不是因为站到了他的队伍里。

地位论迫使我们做出选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基督徒生命状态,你选择哪一种?一种是新约描述的基督徒:充满活力,与基督有互动关系(实在的信心)。一种是地位论描述的基督徒:静止不动,活不出基督徒应有的生命;你得以完全,却没有相应的生命改变,只因为你已经身处在基督里。

地位论不要求人成为属灵,因为我们已经在基督里,而基督是完全的,我们就也成了完全。

“在基督里”的意思

地位论的错误在于错会了“在基督里”一词(19章附注做了解释)。“在基督里”是使徒保罗的一个重要教导,但保罗阐述的“在……里”并非位置或地位的意思。基督是人,不是地理位置。

况且新约中“在基督里”总是属灵含义,并非物质概念。属灵上如何在他里面呢?就像葡萄树上的枝子(约15章)。或者用哥林多前书12章的图画,就像身体上的手和脚(林前12:15,18,25)。即是说,这是一种生命的关系,一同构成了葡萄树或身体(教会)。

我要再强调一次:基督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地方。新约中“在基督里”是指跟他之间的互动关系。当圣经说我们“站”在恩典中(罗5:2,彼前5:12),并非说恩典是一个让我们可以落脚的地方,而是跟神建立关系,借此得到他的恩典。恩典和基督都不是地方或场所。

也不能把“在基督里”降为法律地位,仿佛在基督里的生命是靠法律维系,与恩典无关。照此逻辑,“基督在我们心里”(西1:27)也降成了法律地位。这就是说,基督不是真的住在我们里面,不存在互住里面的关系。结果是,这种法律观拆开了我们与主之间最重要的互动关系。

耶稣向天父祷告说:“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门徒们)也在我们里面”(约17:21)。这里耶稣用了三次“在……里面”,他这样祈求是什么意思呢?一人如何在另一人里面呢?岂不是通过合一和彼此相爱吗?23节肯定了这一点:“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由此可见,耶稣说“在另一个人里面”,意思是与另一人有亲密的互动关系,完全联合。这种联合非常紧密,主称之为“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teteleiōmenoi eis hen,约17:23)。

保罗“在基督里”的概念,显然是源自耶稣“葡萄树与枝子”的教导:“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住在我里面、而我住在他里面的、这种人才能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吕振中译本)。

“住”描绘出了枝子与葡萄树之间的关系。枝子并非坐落在葡萄茎里,而是与茎相连,就是茎的延伸部分。反之亦然,茎也不是坐落在枝子里。所以“在里面”的意思就是彼此之间血脉相连。

当保罗说“在亚当里”(林前15:22),意思不可能是我们坐落在亚当这个人里面。亚当不是地方。“在亚当里”或者“在基督里”,是指与亚当或与基督的明确关系。

新约说到了“在圣灵里”以及“在肉体里”(比如罗8:9,“属圣灵”和“属肉体”,希腊原文是“在圣灵里”和“在肉体里”)。“在圣灵里”并不是说位于圣灵里,仿佛圣灵是一个地方;而是说与圣灵建立关系,从此神是我们的生命之主。同样,“在肉体里”是指被肉体控制的生命状态。

披戴基督

“地位论”教义混淆视听,非常危险。这是在暗示:基督是完全的,而我们在他里面,就免除了生命需要完全的义务。尽管没有否认追求完全者可以经历并活出完全的生命,却暗示没有必要,只是一个选项而已。这就跟耶稣追求完全的教导恰恰相反,变成了“我是完全的,所以你们不必完全。”这明显是大错特错,是歪曲了主教导的要义。

地位论有一个常用论点非常滑稽,更不用说错得有多离谱。它的依据是加拉太书3章27节:“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这里保罗用了衣服的图画:我们在基督里的,从此就穿上了基督。基督好像衣服一样,我们将他穿在身上。他们便这样解读这个比喻:我们穿上了基督,好像穿上了一件衣服;那么神再看我们时,看见的是基督,不是我们。这件衣服就是装饰品,遮住了我们。既然神看见的是基督,不是我们,那么他看见的是基督的完全,并非我们的不完全。

真是滑稽可笑,你会把衬衫穿到脸上吗?不会吧,否则都看不见,怎么走路?我想大家都懂得怎么穿衣,肯定没有人把衣服穿到脸上。圣经也没有说衣服能穿到脸上。我们是在谈衣服,并非面纱。既然不会把衣服穿到脸上,那么你穿上衣服,哪怕是新衣服,谁会认不出来你呢?即便真的蒙上了面纱,神就认不出我们了吗?我们应该不会有这种愚蠢想法吧?而“披戴”上了基督,为什么神就认不出我们,也看不见我们不完全了呢?当年神给亚当、夏娃穿上皮衣(创3:21),他应该不是用皮子裹住他们的脸,看为是两只羊吧?难道神赐下了这件在基督里的救恩外衣,就再也认不出我们是谁了吗?

这种观念是暴露了一个荒谬错误的“神观”,暗示神是在自欺。恰恰相反,神对我们了如指掌。正因如此,他的灵在我们里面孜孜不倦地动工,让我们像基督那样完全,可以“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5)。然而神若看我们已经像基督,因为我们在基督里,当然不必这样费力动工。

地位论是错会了衣服的比喻,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加拉太书3章27节是再现了以赛亚书61章10节的表达方式:“我因雅伟大大欢喜,我的心靠神快乐。因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神在基督里为我们预备了救恩,这救恩是我们在受洗那一刻领受的。这一切都毫无“地位上”的意思。

保罗在其它段落也用过穿上基督的图画。从上下文可见,图画强调的是:要决心“脱去”旧生命,好像脱下破旧不堪的衣服一样;并且“穿上”(进入)在基督里的新生命。衣服的图画特别贴切地表达出了从旧生命到新生命的改变。例如:

12……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14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2,14)

22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24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25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弗4:22, 24, 25; 参看西3:8, 9, 10 ,12)

救恩的外衣以及公义之袍(赛61:10)不是要遮住我们,而是装扮我们,体现出基督的荣美和荣耀。我们的样貌依旧,别人依然认得出我们。神也认得出我们是“蒙慈爱的儿女”(弗5:1)。

“地位论”免除了我们的好行为

“地位论”若只是主张我们在基督里有某种地位,未尝不可;但强调地位最重要,属灵生命状态无关紧要,就明显是错谬了。

地位论神学会带来什么实际影响呢?比如它暗示说,耶稣饶恕人的过犯,而你在基督里,所以你不必饶恕人。神看见的是耶稣饶恕人的心,不是你不饶恕人的心。你不饶恕人,他也会接纳你。结果基督的完全成了罪恶保护伞,让人任意妄为。这是摒弃了主的警告:“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5)

“地位完全”根本不符合主耶稣的教导,更是严重歪曲了神的话。非但没有引领我们亲近神,反而让我们不必与他交流。既然耶稣夜以继日地代祷,我们就无须向神祷告了。结果主不只是代我们死,也代我们活。他为我们死,又为我们活,所以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不用悔改和重生。

在新约,地位与生命不是分开的两样事。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以及行事是分不开的。我是神的儿女,所以行为举止就像神的儿女。靠神的恩典,我们确实在基督里有一席之地,但这与实际的属灵生命不可分割。其实在基督里的地位,即与基督的关系,更让我们责无旁贷,必须活出属灵的生命。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路12:48)✻✒✽

两种基督教

由此可见两种根本不同的基督教。一种是新约的基督教,强调“在基督里”是一种亲密关系,是活泼有力的新生命。另一种基督教视“在基督里”为一个静态、没有活力、徒有虚名的“地位概念”。

既然有两种类型的基督教,也就有两种类型的基督徒。跟基督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了是哪一种类型的基督徒。活出什么样的基督徒生命,如何彼此相处以及如何与世人相处,就会显明所信的是哪一种基督教。

话虽如此,也得承认:基督徒未必按照自己所宣称的教义立场行事为人,也不是常常恪守自己所受的教义教导。“地位论”教会的基督徒可能靠神的恩典,跟基督建立了互动关系。他们确实没有随从“地位论”教导的错误逻辑,依然看重与基督的亲密关系。

反之,有人一直受到的教导是必须与基督建立关系,但他根本没有这种关系。每间教会都有活泼有力的基督徒,也有死气沉沉的基督徒。这是代表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基督教。死气沉沉的基督徒喜欢“地位论”救恩概念。而另一类基督徒明白,如果没有藉圣灵而与基督建立起互动关系,则不可能有救恩。

儿子身份并非一成不变

“地位论”的特色是一成不变,比如有一句话是这样表述儿子身份的:一旦是儿子,就永远是儿子。这是在假设说,即便生命不像神的儿女,最终也会承受永生。总之地位决定了救恩。

很多基督徒欣然接纳“地位论”,因为他们看儿子身份是一种地位,是不变的;也乐意接受救恩保障是无条件的这种概念,即你的生活、行事甚至犯罪与否,都不影响救恩。

有些基督徒为了证明自己的地位论有理,就指责那些教导并且活出了在基督里的丰盛生命的人是靠行为得救。显然,他们不明白律法的行为跟信心的行为不同(加5:6,启2:19。希伯来书11章详细记载了信心的行为)。信心的行为是出自活泼有力的信心,并非守律法的行为。

圣经所说的儿子并非一种静态身份,而是看你是否尽了儿子本分。下面我来解释一下。

耶稣讲了大概三十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不同的主题类别。例如,七个可以归为“做仆人”的比喻,设定的人物都是仆人、奴隶、管家以及工人。其中包括才干的比喻,不饶恕人的仆人的比喻。以作神的仆人为主题的并非仅限于这七个比喻,但这七个比喻尤其清晰、鲜明。

三十个比喻中仅有两个比喻谈到了儿子,而且都描述出了两种类型的儿子。两种儿子的区别是对父亲的回应不同。这两个比喻分别是两个儿子的比喻和浪子的比喻(太21:28-32,路15:11-32),都是以实际行动来定义儿子身份,因为两个儿子都具有儿子“地位”或身份。区别并非儿子身份,而是要证明你是哪一种儿子。

第一个比喻(太21:28-32)有一个父亲及两个儿子,父亲吩咐一个儿子去葡萄园做工,他应承下来,却没有去。父亲同样也吩咐了另一个儿子,他当场拒绝,后来懊悔,又去了。于是耶稣问:“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这跟耶稣在另一场合所问的问题非常相似:

48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49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50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12:48-50)

到了审判那一天,神会承认谁是他的儿女呢?是那些遵行天父旨意的人。而遵行他的旨意,就是活出基督徒生命的意思。凡是以为靠“地位论”就能得救的人,到了那一天他会大吃一惊,因为主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另一个是浪子的比喻(路15:11-32),也有两个儿子,而且两个儿子都不称职。其实这个比喻也可以叫做“两个迷失的儿子”,一个是待在家里迷失了,一个是离家出走迷失了。居家的儿子只是表面上、律法上满足了父亲的要求,却不是发自内心。

离家出走的儿子也不称职。正如很多基督徒一样,他想出去随心所欲;最后意识到自己迷失了,便悔改,回到了父亲身边,说:“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9)愿意做神的仆人,才能做神的儿子,这个原则在圣经其它书卷也提及过。

这个儿子现在终于长了教训。他曾经以为儿子是一种地位,既然是儿子,理当继承产业。正因为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地位上,结果失去了一切。最后“他醒悟过来”(路15:17),意识到自己错了,就回到父亲身边,乞求父亲接纳自己为仆人。从那一刻开始,他才履行身为儿子的职责,愿意去服侍,真的成了儿子。

完全有多实际呢?

完全有多实际呢?圣经的答案是:非常实际,足以掌管你每天的言行举止。雅各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人若控制得住舌头,就是完全人。整章都是在谈这个话题。6节说:“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我们还坚持说完全是奢求吗?每一天我们都要跟人打交道,控制舌头当然是基本要求。

当雅各说 “舌头没有人能制伏”(雅3:8),我不禁想起了保罗所描述的人受肉体控制的图画。肉体的枢纽就是这个三寸不烂之舌。必须勒住舌头(雅1:26),才能控制肉体,即“全身”(雅3:2)。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18:21)。舌头能够决定生死!我们口中小小的舌头,却被赋予了这么大能力,能够成就很多善事,也能够做出很多恶事。俗话说“祸从口出”,“一言丧邦”。舌头不但会绊倒、伤害别人,也会殃及自己。

拉比迦玛列(Rabbi Gamaliel)是一位著名的犹太拉比,他有一个仆人名叫托迪(Todi)。有一天迦玛列对仆人托迪说:“我们就要举办庆祝会了,你去市场上买一样最好的东西来。”托迪便去了市场,带回来一个牛舌头。迦玛列问:“为什么买牛舌头呢?”托迪回答说:“舌头是最好的东西。”

于是迦玛列对托迪说:“明天再去市场,买一样最差的东西来。”托迪带回了什么呢?舌头!迦玛列说:“昨天你买回一个舌头,今天又买回一个舌头,请你解释。”聪明的仆人对聪明的拉比说:“舌头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也是世上最坏的东西。”

舌头有决定生死的能力。智慧人的舌头为医人的良药;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箴12:18)。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15:4)。

如何用舌头的力量就取决于我们,可以用它行善或行恶。完全人控制自己的舌头,他可以用舌头坚固人、鼓励人、建立人。若能活出神要我们活出的生命,就会给人带来何等的祝福、鼓励和喜乐!每一天我们都能够用舌头——神赋予我们的大能工具,带给人属灵的祝福。

愿我们靠神的恩典活出完全的基督徒生命来,成为神生命的管道,把这生命传递给周围人。

附注

“地位论”的思维错误

探讨“靠地位成为完全”的谬论时,我并没有提及“地位论”三段论。本书的目标是解经和阐释神的话,并非谈逻辑学,所以我只想在这附注里简短地说一下“地位论”三段论的逻辑错误。

首先,为了方便那些不大熟悉三段论的人,这里列出《微软世界英语辞典》(Encarta World English Dictionary)“三段论”词条下的简明定义,并附带例子:“论点包括三个假设: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再加上一个结论,就构成了一个推理论据。例如……”

将微软辞典的例子套用到我们的话题上来,如下:

“地位论”三段论:“基督是完全的,我在基督里,所以我是完全的。”

这是不能成立的,就好比说:圣殿是圣洁的,我在圣殿里,所以我是圣洁的。

这两个三段论得出的推理或结论是错误的。推理成立的关键是,大、小前提之间必须有某种实质关系,远非“在里面”而已。

“企鹅是鸟”(微软辞典“三段论”词条下的小前提),“所有鸟都有羽毛”(大前提),那么结论必然是“企鹅有羽毛”。然而地位论三段论以及圣殿三段论,其大小前提之间并没有这种关系。我在圣殿院子里,甚至在圣所里,这也不能让我成为圣殿的一部分。圣殿才是圣洁的,是归神为圣的。

在神的圣殿里并不能让人成为圣洁。即便住在里面,也无济于事。撒都该人、法利赛人、文士都长时间待在圣殿里,更别说卖祭牲的和兑换银钱的了。难道他们在圣殿里,就变得圣洁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同样,“在基督里”不能让我成为基督本人的一部分。我不能说他的属性也是我的属性。

再回到企鹅三段论,希望我们借此看得一清二楚。企鹅不只是像鸟或者与鸟有关,企鹅就是鸟,所以有鸟的特性。但是,如果将这个三段论改为——“所有鸟都有羽毛,企鹅在鸟里面,所以企鹅有羽毛”(仿效“在基督里”三段论),则立刻就可以看出,插入了“在……里面”,这个三段论就瓦解了,完全讲不通。

无论从什么角度(身体上或者法律上)来看,“在鸟里”都不能令任何东西变成鸟。鸟里面可能有食物、寄生虫等等,甚至鸟蛋。但鸟蛋也不是鸟,也许永远都不会孵化出小鸟。同样,鸟的特性也不能是其它非鸟生物的特性。

这个企鹅三段论是成立的。企鹅是鸟,所以有鸟的特性。但即便如此,企鹅也没有鸟的一切特性。企鹅不会飞,而飞是鸟最典型的特性。所以即便我们与基督关系密切,甚至超过“在基督里”,但也不能顺理成章地说我们有他的一切属性。

这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为什么“地位论”的论点错了。同时也提醒我们:有些论点听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深思细究,就发现是大错特错。

愿神赐给我们一颗清洁的心,清晰的头脑,敏锐的属灵分辨力。

《完》


✻✑✽ 卫斯理在他的日记(1736年1月25日)中记下了这件事,摘录如下:“一群德国基督徒在唱诗敬拜神,正唱的时候,一股巨浪将主帆撞碎了。海水涌进甲板,仿佛深渊已经把我们吞噬了。英国人惊叫起来,德国人却继续平静地唱着诗歌。事后我问其中一位:‘你不害怕吗?’他说:‘感谢神,我不害怕。’我问:‘但你们的妻子、儿女不害怕吗?’他温和地说:‘我们的妻子、儿女不怕死亡。’”(The Heart of Wesley’s Journal, Keats Publishing, Inc., 1979)

✻✒✽ 值得一提的是,《新圣经辞典》不赞同地位论。派克尔(J. I. Packer)在该字典里撰写“完全”词目时,并未提及地位论教导,甚至根本没用“地位”一词。其它大多数圣经词典也不赞同地位论。派克尔在“完全”一文中说,圣徒完全的标志是,“一旦知道了恩慈的神的旨意,就会忠实、真诚、全心去顺服。”完全“是信心的体现,藉虔敬的敬拜和服侍,继续保持与神的正确关系。”派克尔还说:“完全的范畴就是‘在基督里’(西1:28),完全与基督相交,像基督的样式。”(New Bible DictionarySecond Edition, J. D. Douglas, editor (Tyndale House,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