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张熙和牧师

收听录音

录音下载

讲稿下载(电脑版)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这样系统查考主耶稣的教导,就发现主的教导真奇妙,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希望透过查考登山宝训,我们能够渐渐明白耶稣教导的整体思路以及指导方向。

上一篇信息看到了神的慷慨,凡寻求他的,他随时愿意将祝福浇灌下来。主耶稣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他担心我们不求。主耶稣的话句句属实,但你必须亲身去检验,否则就经历不到它的真实了。主就是在教导我们去检验他的话。“你们祈求,就给你们”,这是一个应许,你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检验一下他的话真不真实。

头脑信心对比经历神的信心

很多基督徒只有头脑信心,从未深入到内心。有的纵然内心相信,却从未升华为经历。而没有经历,就没有把握。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耶稣才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呼求雅伟神的名,就必蒙应允。”主耶稣希望你亲身经历到神,这样你就会有把握,激情似火。

头脑相信神的基督徒跟亲身经历到神的基督徒截然不同,可以说,绝大多数基督徒没有亲身经历到神。而主耶稣这番话(太7:7-12)就是在告诉我们:“我希望你亲身认识神。你直接求神,他就直接回答你,这样你就会认识他。”

我在伦敦读书期间就已经热心传福音了,而且特别对爱尔兰有负担,所以曾几次前往爱尔兰短宣。当时爱尔兰很少有中国人。

众所周知,爱尔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像诸多基督徒一样,他们大多只有头脑信心,有的甚至连头脑信心都没有,无非是承袭了传统而已。但这丝毫损减不了他们的宗教热忱,往往盲目地对神大发热心,结果有人去爱尔兰传福音,正讲的时候就遭到了毒打,有的甚至被杀了。所以我们经常要冒生命危险。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么,可又为什么如此狂热呢?也许是要忠于罗马天主教?恐怕他们自己也莫名其妙。世上最危险的,莫过于这种盲目“信心”。因为这种所谓的“信心”并不属灵,往往更是一种对宗派的执着。你看北爱尔兰就是在同室操戈,实在羞辱神的名。

你会发现,信心越深厚,洞见就越精辟,爱心也越博大。而上述所谓的“小信”(真不知如何称它)无非是一种对宗派的执着,刁酸促狭,最终会羞辱神的名。必须将信心深深扎根于神的话语上,扎根于亲身的属灵经历上。正是这个原因,主耶稣才如此关心我们要亲身认识神。

不妨想一想,你的信心属于哪一种呢?是亲身经历神的信心,抑或头脑上、宗派上的信心?无论是罗马天主教徒、还是基督徒,只要真正爱神、认识神,彼此就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经历过神的大能,就会截然不同

记得有一次去爱尔兰传福音,我祈求神赐下一个同伴,因为圣经说要两个、两个地出去。最终我邀请了伦敦教会的一位弟兄同行,他是个好基督徒,用今天教会中常用的话来说,他真的很爱神,对神话语有信心,对弟兄姐妹也有爱心。

他跟我去了爱尔兰三个星期,结果生命一下子改变了。他经历到了神的大能,被深深地震撼了。在归航途中,我们站在甲板上,他转身对我说:“我们就站在这儿祷告感谢神如何?三个星期来,我对神的理解完全改变了!以前我对神只是头脑相信,也许也是真心相信;可现在我亲眼目睹了神的大能。三个星期的神迹,简直不可思议,原来神这么奇妙!我每个星期天都去教会,却从不知道神这么奇妙,现在终于知道了。”

所以经常去教会的好基督徒跟认识神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保罗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提后1:12),两种基督徒判然有别。你能认同保罗这句话吗?恐怕绝大多数基督徒都不敢这样说。

神行事实在奇妙,那位弟兄看得瞠目结舌、手足无措,因为他一生从未经历过这些事,信心一下子就进深了,这是他出发时始料不及的。我只是邀请他跟我一同服侍神,他就来了。面对接二连三的神迹,我常常看见他目瞪口呆的表情。三个星期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他从此决定一生服侍神。学业一结束,他便参加了服侍神的培训。

我们动身的第一天就看见了神的大能。当时各自骑一辆摩托,而我的车闸有问题,之前有一次赶上下雨,刹闸时差一点出了意外。出发那天,天气预报说会下雨,我便对这位弟兄说:“我们一起祷告,求神掌管天气,直到车闸修好了为止。”

神应允了我们的祷告,而且应允的方式太奇妙了。他会让你亲眼看见他如何应允祷告,我想这是特别为了这位弟兄的益处。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骑上摩托从伦敦向西进发,奔向爱尔兰,而整个旅程中云彩都跟着我们走,就在我们头顶上形成一道分水岭:身后黑云密布、细雨霏霏,眼前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这种景观持续了十二个小时,你能想象吗?

爱尔兰非常远,不可能一天抵达,得走两天,第一天晚上要到威尔士过夜。可就在我们抵达目的地、踏进门口的那一刻,仿佛踩到了地板上的机关一样,立即下起了雨。而且并非牛毛细雨,真的是倾盆大雨,铺天盖地。

这是第一件让那位弟兄惊讶得合不拢嘴的事,“神太奇妙了!”不难想象,经过了三个星期,目睹了三个星期的神迹,他的基督徒生命会产生何等大的变化。

祈求就必得着的条件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太7:7),主耶稣不仅在登山宝训中这样说,在约翰福音16章24节也这样说:“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今天要探讨的是马太福音7章12节,经文一开始就有个“所以”,可见12节跟7至11节是相关联的。到底有何关联呢?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来个“所以”呢?关联是:要想蒙神应允,12节就是条件。

神经常赐给我们应许,可他的应许并非无条件,随便什么人都给。你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羞辱了神,还说无论求什么,神都会给你?神不会给的。神的应许固然美好,但你必须符合条件。

什么条件呢?就是遵行神的旨意,因为“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就代表了神的旨意。凡遵行神旨意的人,神才垂听他的祷告。除非你随时遵行神的旨意,否则就别奢望蒙神应允了。可见这节经文至关重要,要想蒙神垂听,要想亲身经历神,就得知道我们当尽的责任。

世人的道德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犹太拉比、中国圣贤都有类似的教导,不过是消极形式,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消极形式浅显易懂,你不愿挨打,就别打人;不愿失窃,就别偷窃;不愿被杀,就别杀人。这跟世人的生存法则也有抵牾之处,世人有时要“先下手为强”,不愿被对方所杀,那么就先杀了对方。可见消极形式虽然降低了标准,但能够做到也相当了不起,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遵行了律法。根据这个准则,你不愿被杀,当然也就不会犯杀人罪了。

首先要留意的是,犹太拉比、中国圣贤的消极教导跟主耶稣的积极教导截然不同,因为“不做”跟“做”并非一码事。然而,世人倘若愿意接受道德规范,则至多愿意实行这种消极形式的教导。即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希望人别打扰我,所以我也不打扰人,大家都有这种默契:互不干扰,相安无事。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所以在世人眼中,这种消极形式的教导已经堪称道德的基石了。

昨天晚上跟几位弟兄聊天,谈到了马来西亚基督徒跟香港基督徒的不同,尝试了解一下香港人的思维。我们发现马来西亚基督徒很外向、健谈,他们没有那么多防护栏、铁栅门。一位弟兄说,他在香港住了两年,居然不认识过道的邻居,两户相距还不到两米。

我也亲身体验过。有时候去找人,按了门铃,里面的门开了,外面的铁门依然紧锁。铁门中间是一块大铁板,上下都是铁栅栏,上接天花板、下连地板,中间连个洞都没有,完全看不见跟我说话的人。言外之意就是:别打扰我,我也不打扰你,就隔着铁门说话吧。

我猜是罪案太多了,他们不得不如此,只想图个清静。所以大家都愿意接受这个消极形式的教导:你别打扰我,我也不打扰你。

基督徒必须拆毁藩篱,与人交往

做了基督徒,就不能再这样生活了。可习惯了跟人保持距离,实在很难改变过来。所以主耶稣教导说,做基督徒就意味着改变,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遵行圣经的教导。

爱总是外向的,不能说“我爱这人,可不想见他”。你是真基督徒,就必须拆毁藩篱——一个是自己心中的藩篱,一个是别人心中的藩篱,必须主动与人交往。当然这并非易事,特别是你的成长背景是跟人敬而远之、不相往来,那么就非常困难了。

要想遵行马太福音7章12节的教导,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主动认识别人。你会发现,去接触人,走出自我、打开铁门,似乎就暴露在了危险之中。你第一个反应就是想缩回去,躲在铁门后面,在门后才有安全感。但基督徒恰恰不该有这种安全感,要想遵行神的话、神的旨意,就必须随时准备好走出去,不怕危险。

必须跟人交往,首先从教会的弟兄姐妹开始。让我不安的是,教会里藩篱重重。要想像一家人那样相交、舍己,就必须拆毁藩篱,而这样做是要凭信心的。信心的第一步就是:敢于主动接触别人。

前几天收到利物浦教会一位刚信主不久的姐妹的信,她说她去英国一个地方参加基督教大会,试着主动与人交谈,有些人却冷淡以对。这种事真让人伤心,你想跟人打招呼,对方只是敷衍了事,你不禁会想:“下次别再自作多情了。”

记得初到英国时,我发现英国人非常矜持、保守。我天性热情,走到哪儿都会挥挥手,“你好!”可他们看了看我,仿佛在说:“这人有毛病吗?”因为英国人不会这样打招呼,他们是出了名的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即便说“你好”,也要一板一眼、慢条斯理,不会伸臂挥手。如此冷若冰霜,他们却称之为“端庄”。

老实说,几个月下来我颇为反感。可一旦了解了他们,其实他们并不像外表那样冷若冰霜。当然他们也必须学习拆毁这些在自己的传统、思维中构筑起来的藩篱。

没有做应该做的,就是犯罪了

做了基督徒,要想遵行主耶稣的这番教导,那么第一步就是必须接触人。很多基督徒以为只要什么都不做,就不至出错、犯罪。大错特错了,看一看主耶稣的审判教导,那些受审判的基督徒并非犯了什么罪,而是没有做应该做的。

比如马太福音25章才干的比喻,什么都没做的仆人受到了惩罚。他只是把主人所托付的钱埋在地下,原封未动,这便是他的罪了。这个功课就是:神给了你永生、属灵生命,你要是没好好使用,原封未动,那么这就是你的罪了。

紧接着是山羊、绵羊的比喻,山羊受罚是因为恶贯满盈吗?不是,他们没有做应该做的。主耶稣说:“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你们这作恶的人,离开我!”

山羊被定罪是因为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做就是他们的罪了,不可思议!主耶稣三令五申警告基督徒:别以为什么都不做便可得救,什么都不做恰恰就是你的罪了。

还有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财主的罪也是什么都没做。拉撒路躺在门外,财主没有给他吃的,后来他死了。财主没有杀拉撒路,只是什么都没做,任由他躺在门外,自生自灭。

什么都没做,这就是犯罪了。见到弟兄姐妹有需要、教会有需要(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属灵需要),见到非基督徒灭亡,你却一动不动,这就是你的罪了。到了审判那一天,别以为跟神说自己什么都没做便可以得救,这恰恰就是你的罪了。

回到马太福音7章12节,首先要明白,基督徒必须积极行动,不行动就是罪了。可见消极形式的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跟主耶稣的教导是背道而驰的。

不做该做的事,就经历不到神

试问你做了该做的事吗?你连基督徒分内之事都没做,如何谈得上经历神?正因为你什么都没做,所以才经历不到神。这就是上述那位弟兄的问题了,他的头脑、内心都相信神,可一直什么都没做,属灵生命毫无生气。跟我一同去爱尔兰,开始有所行动,他就经历到了神。

当然,他跟我去是一件冒险的差事。有什么危险呢?太多了,首先骑摩托就非常危险。我问他:“我们骑摩托去爱尔兰怎么样?”

“什么?一直骑到爱尔兰?”

“这样走最便宜,你说呢?”

可骑摩托的人都明白骑摩托有多危险。我骑了几年摩托,好几次险遭不测。但骑摩托最便宜,可以坐两个人,耗油少。

我已经说过,在爱尔兰传福音很危险,也许正讲着呢,便挨了打,甚至被杀。而且花费也高,即便摩托耗油少,可这么长的旅程,油钱还是不菲;此外还有三个礼拜的生活费。我们是自费做工,没有得到任何教会资助。

总而言之,出去做工就会遭遇危险、付上代价,可除非你走出去,否则就经历不到神的大能了。

渴望别人在属灵上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

你说:好吧,我出去做工。可到底该做些什么呢?如何知道呢?主耶稣说:“原则就在这里,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如此待人吧。”

其实这个原则也不难明白。主耶稣并没有说“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这样的话,那么有人给你一拳,你也要回敬一拳了。这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但主耶稣这番话不是这个意思,他说你渴望别人如何待你,你就这样去待人吧。

要小心理解这个原则,比如说,我喜欢听奉承话,便去奉承人。礼尚往来,我奉承了你,下次你也要记得奉承我。主耶稣是这个意思吗?当然不是,别忘了他这番话是对门徒说的,他们已经重生了,成了新人。

主耶稣不是在对非基督徒说话,登山宝训不是在教导非基督徒,而是在教导那些认识神、委身于神的人。这种人渴望的是属灵事物,而不是希望受奉承、得礼物——我给你买一根冰淇淋,下次你也要给我买一根。

属灵人渴望的是属灵事物。我希望别人以属灵的爱来爱我,那么我就去这样爱别人。要是我不小心得罪了你,我希望能得到饶恕,所以我也饶恕你。要是没有钱了,身体不好,属灵上出了问题,我希望你作为我的弟兄姐妹能够扶持我。正因为我渴望这些,所以一旦看见你属灵上、物质上有需要,我就会帮助你。

请留意,这个原则并没有担保说你如何待人,人就一定会如何待你。主耶稣让我们看见了一幅属灵美景:我希望你如何待我,我就如何待你,即便你不会像我希望的那样待我。

帮助有需要的人,才能期盼神帮助你

这番话还包含着一个原则。你没有向别人做的事情,又怎能希冀神感动别人向你做呢?

比如说,你看见弟兄姐妹属灵上有需要,却一动不动,那么到了你有需要的时候,难道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期盼神感动某人来帮助你吗?你如此待人(这就是条件),神才会如此待你。很简单,现在慷慨资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那么到了你阮囊羞涩的时候,神绝不会袖手旁观,他一定会帮助你,一定会感动别人帮助你。那时你不禁会说:“神啊,你太好了!从不失信!现在我亲身经历到了你的帮助。”

然而,现在不帮助弟兄姐妹,那么及至自己遭了难,又凭什么求神帮助呢?你会发现神不理不睬,是时候让你接受一下教训了,因为你没有帮助别人,所以神也不帮助你。这也是马太福音7章2节的原则:“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当然,现在去帮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就得损失钱财。不要以为自己工作这么稳定,不会有阮囊羞涩的那一天。万一失业,你就完了。也不要以为银行里还有积蓄,维持生计不成问题。我这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就已经目睹了很多时乖命蹇的事情,看见富人落魄到沿街乞讨。

但真正神的儿女绝不会沦落到这步田地,正如大卫说,“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雅伟的,什么好处都不缺”(诗34:10)。我可以见证这绝对是真的,神不会不管你。你祈求,就会得到。当然条件是现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正如你希望别人能帮助你一样。

我们还作仇敌的时候,神就爱我们

圣经说,我们还作仇敌的时候,神就透过主耶稣帮助我们、爱我们,因为他希望我们爱他。渴望被爱没什么可羞耻的,若有人说“我不介意人爱不爱我”,那就真是咄咄怪事了。丈夫说不介意妻子爱不爱自己,妻子也说不介意丈夫爱不爱自己,你不禁就会想:“难道这就是圣人?”

显然,神透过基督为我们做的一切,他希望我们也能做在他身上。神希望我们爱他,所以就先爱我们。

我们希望仇敌能够爱我们,不再敌对仇视。可坐在那儿守株待兔,就永远等不到这一天。必须采取主动,先去爱他们。他恨我,才给了我一记耳光,要是我也回敬他一记耳光,只会新仇加旧恨。我希望他爱我,不再是仇敌,那么我该怎么做呢?必须采取主动,先去爱他。他打了我一巴掌,我不会回敬他一巴掌,弄到火上浇油;而是转过另一边脸,以此表明我愿意爱他,不想拳脚相见,宁愿化敌为友。我希望他爱我,那么就必须采取主动,必须付上代价。

主耶稣是在说基督徒必须积极外向,主动去接触人。他自己也身体力行,遵行神的旨意,在我们还作仇敌的时候就爱我们,因为他希望我们能成为神的儿女,成为他的朋友。你现在还不是基督徒,那么就要明白:耶稣在你爱他之前就爱你了。回想过去没信主时,我嘲笑教会,敌对基督徒,可纵然如此,主耶稣已经爱我了。

由此可见,遵行马太福音7章12节的教导就是在效法基督。只要效法基督,那么无论向神求什么,他必会应允。因为效法基督的人所渴望的当然是属灵事物,正如诗篇上说,“要以雅伟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37:4)。

神非常爱你,要是你活出荣耀他的生命,那么他知道你的心愿,也许还没开口求,他就给你了。

与神同行真美好,有时我心有所愿,可不敢对神说,觉得也许这种愿望不属灵。可神的大爱简直让我羞愧难当,我常常经历到心想事成,不禁说:“神啊,你真的知道我的心,我还没有求,你就知道了,便给了我。”

神对我们真好!当然我们爱神并不是为了得到物质东西,但神非常爱我们,愿意成就我们的心愿。

凭信心才能实践这个原则

透过遵行主耶稣的这番教导,我们的生命就会像基督一样,而神喜爱的正是这种人。可见照着这个原则做——“愿意人怎样待自己,也要怎样待人”,就会改变我们的思想。

比如说,你灰心丧气时希望别人如何待你呢?当然是鼓励你。主耶稣说,既然如此,你就去鼓励人吧。不妨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结果。不要整日沉浸在沮丧中,心想:“这些弟兄姐妹怎么搞的?完全没有敏感到我的需要,都不来鼓励我。我已经等了一整天了,这群基督徒根本不关心别人,没注意到我的情况。”这种想法怎能遵行主耶稣的教导呢?

遵行主耶稣的教导应该是这样做:“我灰心丧气,真希望受到鼓励,那么现在我就去鼓励别人。”而你去鼓励别人时,自己也就不再灰心丧气了,真奇妙!因为你不再关注自己了。关注自己正是灰心丧气的根源,那些沮丧的人往往总想着自己。

再比如说,你没钱了,希望别人如何待你呢?当然是资助你。那你就去资助别人吧。你说:“什么?我自己都不够钱,还资助别人?”你不妨试一试,看看谁有需要,就去帮助他。

自己捉襟见肘,还去帮助别人,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你会看见神的作为,真奇妙!可能你只有十块钱,便拿出五块,看看谁有需要,就给他。这样你岂不就只剩下五块,更穷了吗?大谬不然,你会经历到神的供应。

我要是不认识神,则万万不敢教你们做这种荒唐事。之所以这样传讲,因为我认识我的神。你尊敬他,他就尊敬你,你就会看见他的荣耀。我试过了,所以我知道。你给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敢试一试吗?这就是信心的勇气。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你希望受到帮助,那么就去帮助别人吧,这就是秘诀,也是信心的挑战。凭信心踏出一步,危险吗?当然危险,仅有的又少了一半,太危险了。不信任这位永活真神,就绝不敢踏出这一步。可要想看见神的作为,就必须踏出这信心的一步。

当然,我要是不认识神,就不会让你做这种傻事了。神如果不是真实的,主耶稣也不会让你做这种荒唐事。他的话绝不会落空。

敢于面对挑战,才能经历神

无论是教会整体、还是个人,都必须学习这个功课。你的保障是钱还是神?要是钱,则显然越有钱,就越有安全感;要是神,你就不会在乎有多少积蓄了。

教会也要学习倚靠神。我们教会常常入不敷出,只能勉强维持。我说:“我们凭信心行动吧,从现在开始,教会要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用于神的工作上。”

“我们勉强维持,还要拿出十分之一?”

“现在拿出十分之一,神若愿意,几个月后再拿出十分之二、十分之三,最终能够拿出十分之九去帮助侍奉神的弟兄姐妹,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教会必须经历神的真实!我希望全教会都能看见神是真实的,看见教会越付出,就越得到神的祝福。

要是我们敢于凭信心效法基督所行的,积极实践他的教导,那么我们就会像基督,无论个人还是教会整体都会彰显出神的荣耀,成为世上的光。而这就是我们在世上的使命,就是神对我们的呼召,难怪圣经称之为“圣召”、“天召”(提后1:9,来3:1)。只要遵行主耶稣的这番教导,我们就会完成使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