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第4讲 - 夏娃(2)
今天是我们查考夏娃这个人物的第二讲。在上一次的第一讲当中,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夏娃会犯罪?
我们看到,在伊甸园当中,其实是有一个敌人的存在。他是与神为敌的,也是与亚当、夏娃为敌,今天也在与我们为敌。他就是蛇,是撒但。正是撒但用诡计欺骗、 迷惑了夏娃,以致夏娃信以为真,吃了神所吩咐的不该吃的果子,故此陷于罪中。而撒但用的方法就是离间之计,他告诉夏娃,神不允许她吃那个果子的原因是,神 不想让她能够像神一样;神是挺自私的。这样,撒但就把对神怀疑的种子撒在夏娃的心里。而这个怀疑的态度,就导致夏娃与神的关系破裂,继而就是反叛。
同时,我们还看到,撒但所说的话并非全是谎言,而是真假参半。这就是最危险之处,令夏娃真伪难辨,就信以为真了。
这些就是我们上次所探讨的。但是,在上次临结束的时候,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是:夏娃的确是被骗术高明的蛇欺骗了,以致于吃了不该吃的果子,陷于罪中。但罪魁祸首应当是蛇,只惩罚蛇就算了,为什么神还要计算夏娃的罪,要惩罚她?这岂不是不公平?
今天,就让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夏娃会被蛇欺骗?留意,亚当没有被骗,这一点圣经是非常明确的,所以提摩太前书2:14节说:“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由此我们也可以更进一步明白,为什么亚当犯罪的后果会那么严重了。因为夏娃犯罪,一个因素是被蛇引诱了;但亚当不是,他是明知故犯,所以罪就更重了。
所以,我们需要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夏娃会被蛇引诱、而亚当就没有?是不是夏娃身上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容易被蛇利用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令到一个人被骗呢?
在中国,我曾经两次目睹了在公共汽车上的诈骗案。而令我尤为惊讶的是,两次案件虽然是发生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是不同的诈骗人和受骗人,但使用的伎俩却是完全一样的。
他们欺骗的方法是:几个诈骗人分头上车,彼此都装作互不相识的样子。当车子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一个人装作精神有问题的样子(为了让大家不至混淆,我权 且称他为“骗子一”)。这个“骗子一”故意笨拙地打开一瓶“一拉罐”饮料,结果掉在了地上,水溅到旁边人的身上。当然这个人也是他们的同伙,称他为“骗子 二”。“骗子二”就故意装作不依不饶的样子,大声责骂:“你怎么不长眼睛?怎么连‘一拉罐’都不会开?”便拣起掉在地上的饮料瓶。当他拣起来之后,便大叫 一声:“哇,你的饮料中奖啦!”可是这个“骗子一”一幅精神有问题的样子,完全听不懂发生了什么事。“骗子二”就打开“骗子一”的背包,又惊呼:“啊,这 里好多外币,你怎么会有的啊?”
这时,“骗子三”加入,但是个女人。可能女人容易让人相信吧,所以两次骗局中,这个角色总是由一个戴眼镜的女人扮演。“骗子三”站起来,看了一下外币,就 颇权威地说:“这是某某国家的钱,现在好值钱,一百元可兑换人民币四百元。”其他骗子们就说:“你怎么知道?真的吗?”“骗子三”自信地回答说:“我当然 知道,我是在银行工作的。我已经在银行工作了十多年了。”
于是,“骗子二”就央求“骗子一”:“哎!我跟你兑换几张好不好?就算两百人民币兑换你的一百吧,好吗?”这时,众骗子们都相继加入起哄,争相兑换,也极 力地怂恿乘客们兑换。大部分的乘客就开始信以为真,也兑换起来。一直到没有人再换了,安静了一会儿后,众骗子们在各站先后下车,扬长而去。余下的乘客才发 现有些不对劲,开始醒悟是被骗了。
我很惊讶,为什么同样的骗术却可以巡回上演,而且屡试不爽,每次都可以令骗子们满载而归?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受骗?如果高明些的骗术也就罢了,可这种伎俩,漏洞百出,实在愚蠢、蹩脚得很,但它竟然还可以骗倒人!实在是岂有此理!我也不禁要问:为什么?
其实,圣经中是有答案的。让我们看提摩太前6:9节:
“但那些想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这里说,什么人会被骗呢?是那些想发财的人,那些有私欲的人。很明显,上面例子当中的那些人被骗,就是因为贪,他们想发财;而且又不想太辛苦就可以发财。 有了这个欲在里面,他们就轻信了骗子们的话,以为用这种兑换的方法,一下子可以净赚一笔钱,不用很辛苦地去赚,实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总是喜欢异 想天开,想用一个轻而易举的捷径来达到目标。结果,就被骗子们轻而易举地骗了。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利令智昏”,形容这些人一点都不错。因为心里面想得到 这个利益,令到我们的眼睛瞎了,没有了智慧,完全看不出是一个陷阱。
再回到夏娃这个人物,为什么她会被撒但欺骗呢?是不是在她的心底,有一些贪欲、有一些利呢?让我们再回到创世记,看3:6节: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
伊甸园里当然没有什么钱财,不像现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什么都得用钱来买。伊甸园里没有,夏娃更不懂得钱为何物。但是,在她的心底,她有什么样的欲呢?她贪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有三样东西:
第一,“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夏娃是贪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她可能对那个果子已经垂涎好久了——神不让我吃,可它是什么味道的呢?是酸、是甜呢?是软、是硬呢?水分是多、还是少呢?……哎呀,神怎么就是不让我们吃呢?
第二,“悦人的眼目”。可能这棵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特别漂亮。有些水果虽然好吃,但外表不一定美丽。但这棵树的果子,却特别让夏娃赏心悦目。可能每当夏娃走 进伊甸园修理花草、树木时,她总是喜欢多瞧几眼这棵智慧树。也许她心里会说:这个果子是最好看的了。当然,凡物当你觉得到好看时,下一步就是想摸摸,想得 到,想尝一尝了
第三,“能使人有智慧”。这是最令人向往的了,吃了这个果子就可以有智慧,跟神一样。又是一个“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捷径。
所以,夏娃正是心底有了这三种欲望,有了这三个贪得的东西,因而就相信了撒但所说的,立即摘下果子吃了。所以,追根究底,是什么原因令到她犯罪呢?是她自己的贪欲。让我们打开新约雅各书1:13-15节: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雅各这里说的清清楚楚,人上当被骗而犯罪,不能怪在神的身上。就像我们的始祖夏娃,她犯了罪,推说是被蛇骗了;而亚当犯罪,推说是因为听了夏娃的话。但这 些话的背后,是把责任推向神。因为是神造了一个妻子给亚当;也是神造了蛇,并允许它存在于伊甸园。可能我们的始祖口里没说,但心里在说:神啊,不怪我啊, 祢为什么让我面对这样的事啊!
但雅各在这里说的非常清楚:你犯罪,不要赖在神的头上。你犯罪是因为自己里面的私欲。而有了私欲,就会开始犯罪了。所以夏娃犯罪,表面上的确是被蛇引诱 的,但神在审判了蛇之后,还是要审判夏娃,因为每个人被骗、犯罪,追根究底是因为自己的私欲。当你有了私欲,就会被引诱,继而就会陷于罪中。
雅各书这里说的“私欲”这个字,原本是一个希腊字,是有意愿、愿望的意思。它在新约圣经中一共出现了54次, 我们的中文把它翻译成:私欲、情欲、贪婪,其实都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我们简单称这个字为“欲”。到此,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始祖会陷入罪中了。可能我 们会以为他们真是太傻了,那么简单的一个神的吩咐,他们都遵守不到,反而被骗、犯了罪,给我们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其实,始祖并不比我们差,我们和他们一 样,我们都有这个“欲”在里面,所以才会犯罪。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直到今天,我们人类都偏向于喜欢犯罪。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 人肉体中有这个“欲”,它可以让撒但操纵我们,令我们陷入罪中。“欲”是人问题的根源。
这一点,神非常清楚,所以你会发现,在旧约的时候,神常常会吩咐人:你们不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其实就是在帮助人处理这个“欲”,因为只有处理了这个 “欲”,才不会犯罪。神给亚当、夏娃的吩咐就是:不要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意思就是,你不要想得到那棵树上的果子,停止你对它的这个“欲”。其实是给他 们一个保护,不要陷入罪中。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呢?神没有对他们解释。所以这里我们又可以领悟一个原则,就是:有时候神吩咐我们做一些事情,但他不一定要给 我们原因的。我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既然神说了,我就去做呢?我相信,神不解释原因,只是时间的问题,可能这个时候,即使神说了,亚当、夏娃还难以明白。到 了一定的时候,神一定会告诉他们。但是,这们有没有这个信心呢?
再让我们看看神给他的子民以色列的十条诫命。这是记载于出埃及记20:1-17节。因为这段经文比较长,我们就在这里不读了。我们主要集中来看最后的五条诫命,13-17节:
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我们看到,这后五条诫命,神都是在说:不可、不可、不可……其实,神都是在处理他们的“欲”、“贪”的问题。让我们仔细来看。
“不可杀人”,什么情况之下一个人会杀人呢?是与贪有关的,中国有一句话叫“谋财害命”,杀人是为了得到他人的钱财。
“不可奸淫”,更是情欲方面的事了,是贪心,你贪对方的美貌,就想占有她,想跟她发生关系。
“不可偷盗”,为什么一个会去偷呢?就是想得到别人的东西。
“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为什么做假见证陷害人呢?要得一些好处。
最后一条,神更是吩咐得好明确: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总括来说,就是不可贪。
所以,从旧约的十诫中,我们可以看见,神给以色列人这十个诫命,目的就是针对人的“欲”。若能避免这些欲,那么就不会陷于罪中了。但结果是,以色列人也失败了。
让我们再看一节经文,是约翰一书2:15-16节: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使徒约翰正是提到了夏娃陷入罪中的三个欲:
“肉体的情欲”,即对应“好作食物”,“吃”是肉体的一种欲望。
“眼目的情欲”,对应“悦人的眼目”,漂亮的事物,我们喜欢看。
“今生的骄傲”,对应“能使人有智慧”。什么令一个人骄傲呢?当然是智慧。因为当一个人有很高的学识、学历,或是有超常的才能、本领,这就是他骄傲的本钱了。
使徒约翰在这里提醒我们,不要爱世界。什么是世界呢?具体来说,就是“欲”。这是世界特征。你只要翻开报纸,或看电视新闻,就不难发现,当今的世代是个物 欲横流的世代,暴力、色情就是新闻的焦点,更是影视文化的主题。上至国与国之间,下至人与人之间,都是为了“欲”而勾心斗角、你争我夺。正如古人所形容 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如果说报纸和电视上的事情离我们还遥远的话,那么,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发生在我们的亲人、我们自己身上的 事,就更加让我们触目惊心了。我眼看着我的一些朋友和亲戚,他们面临婚姻的失败,被丈夫抛弃。以前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早已抛诸脑后,因为又 遇到了另一个所爱。我真的不知如何去安慰他们。
所以,约翰警告基督徒:不要陷入这三种欲之中,否则我们就会离开神了,就像夏娃一样。陷于罪中的结果,就是离开神。为什么约翰要提醒教会呢?可见,成为基 督徒,进入了教会,也不代表我们就没有了“欲”。一不小心,“欲”还是会充满我们,引诱我们犯罪,让我们跌倒。就像夏娃一样,她身处伊甸园,有神的同在, 更有神的一条诫命作为不犯罪的保护。但是,她还是失败了,因为她自己的“欲”。我们需要在主面前省察自己:我们是否还容让这些“欲”存在我们心里?
[总结]
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夏娃会被撒但欺骗而犯罪呢?虽然夏娃犯罪,的确是因为被撒但迷惑了,但为什么她会被迷惑呢?其实追根究底,是夏娃心里面的 “欲”。同样,为什么我们也会被迷惑?为什么我们会犯罪?就是我们心中有“欲”,因此我们会犯罪,撒但也会借这个“欲”来操纵我们,迷惑我们。所以, “欲”是人问题的根源。
来到这里,我们还要思考一些问题:既然“欲”是导致我们犯罪的根本原因,那么“欲”是从何而来的呢?到底如何看待“欲”呢?为什么夏娃有这么强烈的欲望, 想要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呢?是不是在伊甸园中,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是最好的了?它是最美、最好吃的?至少夏娃是这样认为的,是不呢?是不是真的好像蛇所说, 神故意不把好东西给亚当、夏娃呢?
下一次,我们会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