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太13:44)
为什么地里会藏有财宝?
又是短短一句话的比喻,内涵却极其丰富。该比喻俗称“藏宝的比喻”,可是等到我们一步步解析之后,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字。
天国好像什么呢?比喻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图画:有一个人在地里,也许正干着农活,也许只是走路经过。到底他在做什么,比喻并没有具体交待。解经家们都假设这人是在地里干农活,可主耶稣并没有这样说。但无论如何,这一点无关宏旨,我们不妨假设这人走路经过这片田地。他正走着的时候,猛然发现地里有一样东西,也许看上去像石头,但外表比较光滑。他很好奇,便走过去瞧个究竟。
他近前一看,原来不是石头,而是一个瓦罐。他当然知道这个瓦罐意味着什么。瓦罐通常是盛水用的,可是当时的人也用瓦罐储藏财宝,比如银币、金币、珠宝等等,因为可以防水。他们把这些宝贝塞进瓦罐,封好罐口,然后埋进地里。
现在可以去银行存钱,银行里也设有保险箱,为客户储藏珠宝。但那个年代没有这些服务,有钱的人怎么办呢?众所周知,因为通货膨胀的缘故,钱是靠不住的。所以人们往往将流通货币兑换成一些具有长久价值的实物,比如金子,金价总是在升值,而钱总是在贬值。或者买珠宝、钻石,这些也不会贬值,也许一时贬值,但长远来说总会升值。
而且金银珠宝也便于携带。如果买一座房子,就只能入住,不能带走。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兵燹不断,没有人愿意投资房地产。你买了房子,可是一旦敌军攻城略地、烧毁房屋,那么你就失去了一切。在中国经历过战火的人都明白,没有人会在战时置办产业,房子根本不值钱,既危险又不可靠,一个炸弹就可以将之夷为平地。
纸币也不可靠。当年的上海人一拿到薪水,便赶紧兑换成银元,因为纸币贬值得非常快,最后是一大摞纸币都买不到一张烙饼。那时候的薪水钱可以装满一个公文包,可是你得赶紧拎起公文包,就近找个兑换处,换成银元或者金子。通常是换不到金子的了,总之得赶紧将纸币换成可以保值的东西。
同样,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人也想方设法妥善保管财宝。他们将财宝封存进瓦罐里,再将瓦罐埋进地里,隐藏起来。当然必须记住埋藏地点,比如以树为标记,从这棵树往前走二十步,再从那棵树往前走十三步等等。可是一旦有人把树砍了,那可就麻烦了,根本找不到标记了。难怪会有那么多丢失的财宝,因为主人将财宝藏起来后,却再也无法找回了。或者有的人死于战火,有的人在战乱中被俘,被掳至异地他乡,这是犹太人经常遭遇的经历,结果这些人无法回来取财宝。有的人藏了财宝,却没有告诉任何人,等到他们病故或者被杀,那些财宝也就无人知晓了。
无论什么原因,总之很多财宝沉埋在了地下,所以考古学家经常有所收获。甚至直到今天,有人掘地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现到了财宝。在以色列,有时候工人正开着推土机工作,结果发现了地下的财宝,有罗马钱币、金币等等。
所以主耶稣讲述的这种情形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普遍的。时过境迁,现代人不再用这种方法储存财宝。但在主耶稣的年代,人们在地里干活时经常会发现前人埋藏的财宝,有的可能沉埋了数百年,有的可能短短几载,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主人已经无法取回。
财宝埋藏在地下,可能经过雨水冲刷,罐顶露了出来,有一人刚好经过,便看见了。起初他可能以为是一块石头,因为瓦罐埋在地里就像是石头;或者是一个瓦罐碎片,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有很多这种瓦罐碎片,人们已经不以为怪。可是这个人看见了,便凑上前看个究竟,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密封住了的瓦罐。他一下子就心知肚明,这是财宝!
或许是这人正在地里干活,可能翻土、犁地,突然撞上了一个硬物。也许他第一个闪念是撞上了一块石头,便停下来看一下,就这样发现了财宝。
突然发现了一笔意外之财,他当然欣喜若狂,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有时候我们在街上捡到一毛或者两毛五的硬币,就已经觉得很幸运了。自从来到加拿大,我拣到了很多硬币。可是英国人似乎从不丢失硬币,我在英国从没有捡到过一分硬币,也许英国没有那么多硬币。但我在加拿大却经常捡到硬币。所以这人欣喜若狂,赶紧变卖家财,买了这块地。
为什么必须买下这块地?
为什么这人必须买下这块地呢?何不干脆把瓦罐挖出来,裹卷而走?因为这牵涉到了法律问题,在别人的地里挖掘就触犯了法律,地主一旦发现,可以将你告上法庭。而且你也会落了个鸡飞蛋打:财宝归了地主,毕竟这是他的地,不是你的。即便你偷偷将财宝挖出来,裹卷而走,无人察觉,可是日后要是有人调查这笔财宝从何而来,你必须交待来龙去脉,那么就又得面对这个问题了:你有什么权利挖掘别人的土地呢?结果你还是会被告上法庭,以偷窃罪论处。
另一个问题是,地主是否有权拥有这笔财宝呢?按照犹太法律,地主无权拥有,因为他只是买下了这块地而已,并不知道地里有财宝。除非地主亲自发现了财宝,否则无权拥有。
在该比喻中,这人显然是在别人的地里发现了财宝,所以赶紧买下这块地。按照犹太法律,他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他明白这笔财宝不属于地主,也明白自己不可以挖掘别人的地,这是犯法的。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会走进别人的田地呢?因为有时候庄稼地里会开辟出一条路,供行人穿行。比如马太福音12章记载说,主耶稣的门徒们就走过一个麦田,并且摘下麦穗来吃,这是犹太法律所允许的。你可以走过别人的田地,但不可在当中劳作,挖掘别人的地是犯法行为。惟有买下这块地,才能合法地拥有这笔财宝,别无它途。所以比喻中这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
解释该比喻的两种观点
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主耶稣在教导我们什么呢?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主耶稣是财宝,我们在地里(即世界)找到了主耶稣;要么我们是财宝,主耶稣来到世界找我们。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首先我想指出的是,解释圣经并非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神的话不是个人观点。解释神的话必须遵循一套精确、缜密的程序,正如法律文件一样,法律并非人人可以随意解释、胡说瞎猜,而是有一套解释规则。
今天普遍的看法是,主耶稣是财宝,我们在地里发现了他。我曾经以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所以坚持了很长时间。可是经过仔细查考,我只好抛弃了这种观点。接下来我会详细解释,请你自己下判断。否定这种观点的理据非常充分,我不禁思忖:“为什么以前我没有看见呢?”因为我有了先入之见,我们已经被灌输了错误观点,结果无法明白神的话。
错误观点:宝贝代表主耶稣
我对以上两种观点都进行了详细、忠实的查考,力求找出正确结论。我的宗旨是不存偏见,不捍卫任何一方,只要明白神的话,完全开放,让圣灵向我说话。可是坦白说,我发现自己竟然有很多先入之见。
首先来思考一下“宝贝代表主耶稣”的观点,这也是我一度坚持的观点。最近我尝试用解经的步骤来证明这种观点,却徒劳无功。神的话就是这样,如果你在解经上出了错,那么结论也就会错谬百出、逻辑不通。除非你牵强附会,硬是得出错误结论。在这个比喻中,说“宝贝是主耶稣”就引发了很多问题:
紧跟着藏宝比喻的是寻珠的比喻,其中“好珠子”代表了主耶稣,所以如果藏宝比喻中的宝贝是主耶稣,那么两个比喻就重复了,为什么主耶稣要用两个比喻讲一件事呢?难道他喜欢絮叨吗?当然两个比喻内容重复也无可厚非,也许主耶稣喜欢反复说话吧,这是他的自由。然而我查考圣经发现,主耶稣从不说废话。
根据马太福音13章38节,地代表了世界,所以如果主耶稣是埋在地里的宝贝,那么岂不是说主耶稣隐藏在了世界里?这真是无稽之谈。想一想,如果主耶稣被藏在了世界里,那么是谁藏的呢?结论当然是神,神将主耶稣藏在了世界里。这番话听起来似乎言之成理,可是根本没有解经根据。
我们在面酵比喻中已经看见,神并没有将福音、救恩隐藏起来,神希望我们得救,为什么要将救恩隐藏起来呢?耶稣是救主,圣经哪里教导说耶稣隐藏在了世界里呢?这就是先入之见,圣经没有说的,人却杜撰了出来。比如酵在圣经中明明代表了恶,可是有些解经家不理会解经根据,硬说面酵的比喻是个例外,酵代表了天国,神将他的国隐藏在了世界里。神行事光明正大,从不隐藏什么,为什么有人竟然反其道而解释呢?真是莫明其妙。
哥林多后书4章3-4节说,“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保罗是在说:福音不是隐藏的,如果福音向你隐藏了,那是世界的神做的。我们不要把撒但的工作归之于神的工作。天国如果隐藏了,则并非神隐藏的,而是撒但让我们瞎了眼。
圣经的教导是,神的国不是隐藏的,耶稣是世上的光(参看约8:12),好像太阳一样。耶稣来是为了显明神的光,并非隐藏神的光,他恰恰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5)。耶稣的教导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此外,即便耶稣想隐藏自己,也办不到。福音书记载说,很多人为了经历神迹而来寻找耶稣,耶稣想躲藏起来,却办不到。比如马可福音7章24节说,“耶稣从那里起身,往推罗、西顿的境内去,进了一家,不愿意人知道,却隐藏不住。”这就是耶稣的特点:无法隐藏。即便他想隐藏起来,也办不到。
福音书已经说得一清二楚,神从不隐藏什么,他点灯不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照亮四周。即便耶稣想躲开那些来寻求好处的人群,也躲不开。耶稣是世上的光,根本不能隐藏。
约翰福音7章37节记载说,耶稣在住棚节的最后一天向众人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耶稣经常当众讲道,甚至在圣殿里讲道,所以马太福音26章55节记载说,耶稣对众人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坐在殿里教训人,你们并没有拿我。”可见说“耶稣隐藏在世界里”是完全没有圣经根据的。
比喻说,那人发现藏在地里的宝贝,就把它藏了起来。如果耶稣是宝贝,那么顺理成章的结论是,我发现耶稣后,就把耶稣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然后去变卖一切,将耶稣据为己有。这是什么结论呢?这是你的信主经历吗?
德国学者施克特(Schteer)也发现这个结论不合情理,就勉强解释说:“我们是将耶稣藏在心里。”如此一来,田地一会儿代表了世界,一会儿又代表了人心。这种解释显然牵强附会,比喻说宝贝埋在地里,地代表世界,并非人心。
按照这个逻辑再推论下去,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更加荒谬了。这人将宝贝藏起来后,接下来他要变卖一切去做什么呢?去买世界!这是基督徒的经历吗?难道你发现了耶稣,就把耶稣藏在世界里,然后变卖一切去买世界吗?这在解经上根本解释不通。
施克特又想勉强解释过去,却越描越黑。他说:“地代表了教会。”可是圣经哪里说地代表教会呢?你根本找不到证据,便开始胡说八道。就在马太福音13章38节,主耶稣说地代表世界,我们又凭什么说地代表教会呢?而且买下教会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你放下一切去买教会吗?
施克特说:“你拥有了教会。”错了,我们并不拥有教会,而是教会拥有我们,我们成了教会一分子。这间教会并非我的产业,而是我成了这间教会的一分子。所以如果说“买了地就是买了教会”,那么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就太荒谬了,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圣经从来没说过地是教会,圣经说地是世界!那么教会是什么呢?稗子的比喻说,教会是麦子,是庄稼,是神的国。到了收割的时候,天使收取的是庄稼,不是地。除非你故意不理会圣经的话,才会说地代表教会。而解经家们恰恰采取了这种做法,避而不谈圣经的解释,硬是坚持己见。可是看一看撒种的比喻和稗子的比喻(这两个比喻是所有比喻的基础),两个比喻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丰富的寓意,其中“地”的寓意也一清二楚,“地”代表世界。圣经已经给“地”下了定义,你有什么权利篡改定义呢?
如果耶稣是宝贝,你在世界发现了耶稣,于是你就把耶稣藏在世界里,然后变卖一切所有的,来买下这块地,就是买下世界。这种结论岂不是太荒谬了?难道你硬要歪曲圣经的解释吗?
错误教义妨碍我们理解圣经
下来再思考一下另外一种可能:教会是宝贝。其实这才是正确答案,宝贝代表的是教会,是我们,并非主耶稣。坦白说,我曾经因为教义的偏见,无法接受这种观点。我们不习惯看人是宝贝。现在再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不禁反躬自问:“主耶稣已经讲得明明白白,为什么我竟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抵触呢?”原因很简单,自打成为基督徒开始,我接受的就是原罪教导,人已经完全堕落、败坏了,充满罪恶,无可救药,一出生就继承了原罪。既然如此,人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我看得见一筐好苹果的价值,可是一筐腐臭的苹果还有什么价值呢?惟有丢进垃圾箱。这就是我们对罪人的看法,我一信主就被灌输了这种教导,我相信你也是。感谢神借着主耶稣向我们说话。他的话就像一把利剑刺入人心,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辩明(参看来4:12),让我看见自己对没信主的人竟然抱有这种偏见。我真是羞愧难当!我居然接受了这种教义,认为不信主的人已经完全败坏、毫无价值了。完全败坏的人,人中的渣滓,你怎能爱他们呢?又怎能帮助他们呢?已经无药可救了,只配丢掉。
这种想法在基督徒当中非常普遍,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对非基督徒的态度。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作祟,所以弟兄会特别是普利茅斯弟兄会(Plymouth Brethren)以及一些极端弟兄会主张远离尘嚣、离群索居,不愿跟败坏透顶的人类有任何瓜葛,要彻底隔离开来。见到这些即将灭亡的人类,你当然会心生怜悯,可是你觉得他们都彻底败坏、无用了。他们不仅败坏,也是神预定灭亡的(这正是预定论所教导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按照这种逻辑推论下去,就会越走越偏。我们会如何看待非基督徒呢?觉得他们讨厌至极,全都堕落了,注定要下地狱,万劫不复。基督徒要是抱有这种想法,就肯定会蔑视非基督徒,或者至少有一种优越感:“世人都败坏了,注定要灭亡,但我是神的选民!”
根据圣经,这种教义完全是歪理邪说,可这就是我一向被灌输的教义。感谢神,他透过主耶稣的话显明了我内心的骄傲,这是属灵的骄傲,属灵骄傲的人才会坚持这种教义。不要用“神的恩典”加以搪塞,如果神的恩典令到你自高自大,那就不是恩典。
求神改变我们,让我们能以耶稣的心待人。耶稣如何看待世人呢?他看世人为宝贝!我越查考主耶稣的教导,就越赞叹不已,他从不看世人为垃圾、烂苹果、破铜烂铁,他看世人是宝贵的!我们惟有用耶稣的眼光看世人,才能以神的爱去爱世人,才能摈弃那些败坏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产生属灵骄傲的错误教义,才能说我们得救是靠神的恩典。否则的话,难道神的恩典让你骄傲吗?
以色列民恰恰落入了这种光景,他们说:我们是神的选民,高人一等,其他人都是受了咒诅的。但愿我们不要步以色列民的后尘。
神看重失丧的人,厌恶假冒为善者
神打开了我的眼睛,让我明白主耶稣的教导,原来神看每个失丧的人都宝贵无比。路加福音15章连续讲了三个比喻:迷失的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浪子的比喻。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吗?羊在今天依然价值不菲,对巴勒斯坦的穷农夫来说更是如此。妇人看那一块钱非常宝贵,因为那是她的嫁妆。讲了两个比喻之后,主耶稣唯恐我们不明白,接着就又讲了浪子的比喻。
难道神差耶稣来是为了拯救毫无价值的人类吗?圣经说神爱世人,为什么呢?如果人已经完全败坏、一无是处,则有什么可爱的呢?诗篇第8篇4节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至高的神竟然顾念、眷顾世人,为什么呢?答案在第5节:“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正确的翻译是“你叫他比神微小一点”。难怪神顾念世人,因为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神希望我们成为他的儿女。我们在神眼中宝贵无比,并非腐烂不堪的苹果。
诗篇115篇12节说,“耶和华向来眷念我们。”圣经的话白纸黑字,神眷顾我们,看我们宝贵无比。撒迦利亚书2章8节的话更加直截了当,神说“摸你们的,就是摸我眼中的瞳人。”而且神这番话是对顽梗悖逆的以色列民说的。以色列民虽然顽梗悖逆,但神还是看他们宝贵无比。
在何西阿书,神称顽梗悖逆的以色列民为他的妻子。对一个丈夫来说,有谁比妻子更宝贵呢?以色列民纵然顽梗悖逆,神还是说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我怎能弃绝你?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我必救赎你们脱离阴间、脱离死亡;我必医治你们背道的病(参看何2:19,11:8,13:14,14:4)。
从旧约到新约,神始终看人是宝贵的。失丧的人在神眼中是宝贵的,主耶稣连讲了三个比喻来帮助我们明白神的心肠,可谓举一反三。比如失钱的比喻(路15:8-10),每一个罪人就是那丢失了的一块钱。想一想,将很多丢失的钱币汇聚一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一笔丢失了的财宝!这恰恰是马太福音13章藏宝的比喻。马太福音强调的是整体,是很多人,至少两个人以上;而路加福音强调的是个体,是一个人。将每一块钱汇聚一处,将每个罪人汇聚一处,就成了一大笔丢失的财宝。
由此可见,“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这是什么宝贝呢?是丢失了的宝贝。如前所述,这笔财宝是被别人发现了,因为财宝的主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到异地他乡,要么病故,总之这笔财宝他无法取回,完全丢失了,反而是别人找到了。“藏宝比喻”的正确名字应该是“丢失了的财宝”的比喻,它恰恰是路加福音“失钱比喻”的另一个版本,其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关键是我们必须摈弃偏见,不要认为失丧的人在神眼中一文不值,只配下地狱。这种观念大错特错了,神看失丧的人宝贵无比。
你会问:“毒麦的结局不是焚烧吗?”不错,毒麦的确一文不值,但毒麦不是非信徒,而是假基督徒。糠秕也是假基督徒,别忘了糠秕曾是麦子的一部分。圣经总是以麦子代表基督徒。显而易见,在神眼中,只有一种人是属灵上毫无价值的,那就是属灵上假冒为善者,假基督徒,他们已经无药可救了。而没有得救的人,神视之为宝贝。他们是丢失了的财宝,神希望重新得回,所以神才差遣主耶稣来施行救赎。我们都属于这笔丢失的财宝,现在神已经找回了我们,这完全是神的恩典。
一旦正确明白财宝的寓意,那么整个图画就非常动人了,它显露出了神何等怜爱失丧的人类,看失丧的人宝贵无比。他们是财宝,只不过丢失了,而神差遣主耶稣来就是为了找回他们。我们都属于这笔丢失的财宝。财宝丢失了,埋藏在世界里。“埋藏”、“埋葬”在圣经中往往是死亡的象征,我们死在了过犯、罪恶中,失丧了,埋藏在了世界里,而耶稣找回了我们!这个图画太动人了。
再思考一下“宝贝”一词,我已经讲过,当时人是把金银、珠宝、钱币放在瓦罐里,而使徒保罗恰恰也用到了这幅图画,在哥林多后书4章7节,保罗说:“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不同之处在于:基督徒是找回来的财宝,非基督徒是丢失了的财宝。而且现在我们还拥有福音这个财宝,正因如此,所以神现在看我们更加宝贵。基督徒之所以更加宝贵,并非他是基督徒的缘故,而是因为神把福音这个宝贝赐给了他。但这并不代表说非基督徒就不是财宝,要知道,神看非基督徒极其宝贵。
神寻找失丧的人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遇见”一词,希腊文的意思是寻找、发现,圣经经常说神在寻找我们,比如诗篇119篇176节:“我如亡羊走迷了路,求你寻找仆人,因我不忘记你的命令。”诗人说自己迷失了,可是依然知道神的命令。这不禁让我想起保罗的话,保罗也讲到了自己迷失的光景,他说我内心顺服神的律,肉体却顺服罪的律(参看罗7:25)。即是说我是罪的奴隶,可我还知道什么是善。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非基督徒对是非问题一目了然,丝毫不逊于基督徒?非基督徒也乐善好施、周济穷人,而且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想得救或者沽名钓誉。事实上,如果不是非基督徒的鼎力支持,很多慈善机构就只得关门大吉。非基督徒也有良心,保罗也承认这一点(参看罗马书2:15)。非基督徒内心也寻求美善的事物,可是他胜不过罪,还活在罪的捆绑下,所以圣经说他是失丧的。无可否认,有些非基督徒满脑子的恶念,但有些非基督徒也有良心,而神正在竭尽全力寻找这些失丧的人。所以诗人说:“我如亡羊走迷了路,求你寻找仆人”。
神经常说他在寻找失迷的羊,比如以西结书34章11节、12节、16节:“看哪,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他们寻见”;“失丧的,我必寻找”。22节说,“我必拯救我的群羊”。寻找是为了拯救,这一切在路加福音15章的比喻中已经说得一清二楚。人类繁衍了很多代,每一代人当中,神都在寻找失丧的人,寻找他的子民、他的羊。不知道你是不是其中一员。
每一代人当中,神都在寻找那些甘愿侍奉他,甘愿成为世上的光,引领别人得救的人。以西结书22章30节说,“我在他们中间寻找一人重修墙垣,在我面前为这国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灭绝这国,却找不着一个。”神想找一个人来拯救以色列民,向以色列民传讲真理,却找不到,结果以色列灭亡了。也许今天神也在找人可以站在破口当中,拯救世人、拯救教会。我们得救是为了拯救别人,并非保全自己。
在撒母耳记上13章14节,神找到了大卫,不禁说:我已经寻着一个合我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他会按我的吩咐行事。今天神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在约翰福音4章23节,主耶稣说:“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在寻找那些懂得如何用心灵、诚实敬拜他的人。这些人岂不正是神所寻找的宝贝吗?他们愿意离弃罪,让基督的血洁净自己,成为圣洁,脱离罪的捆绑,好以心灵、诚实敬拜神。今天神就是在寻找这样的人,神寻见他们就像寻见宝贝一样。难怪主耶稣说,“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神看每一个罪人就是这么宝贵!谁说罪人是垃圾、烂苹果、破铜烂铁?不要被这种教义洗了脑。只要人转向神,天上所有的天使都会欢呼。我们能感同身受吗?如果罪人一文不值,天使何必欢呼呢?神看失丧的人宝贵无比,这就是藏宝比喻的可贵寓意。
比喻中两次出现了“藏”字:“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查考一下“藏”字在圣经中的用法,原来总是跟罪息息相关,无一例外。比如圣经一开篇就说,亚当犯罪后是如何反应的呢?他藏了起来,躲避耶和华神的面(创3:10)。
我们犯了罪,神就会掩面不理我们。这是因为罪将神的真理隐藏了起来,结果我们看不见。惟有心硬的人,神才让他们看不见真理,因为他们的眼睛被罪蒙蔽了。并非神要隐藏真理,而是他们抵挡真理。所以阿摩司书9章3节说:“虽然藏在迦密山顶,我必搜寻捉出他们来;虽然从我眼前藏在海底,我必命蛇咬他们。”
人一犯罪就想躲避神。并非神躲避人,而是人躲避神。亚当犯了罪,神并没有不再踏足伊甸园,反而是亚当躲了起来。要知道,并非神隐藏了他的救恩,而是我们躲避神,躲避神的真理、神的荣光,结果我们就瞎了眼,看不见神,看不见他的真理和荣光。
圣经特别是诗篇经常说神掩面不看我们,我们寻不见他的面、他的救恩、他的真理(参看诗13:1,27:9)。这是因为我们犯了罪,并非神故意要隐藏。诗篇还说,只要我们不再躲避神,就可以寻见救恩;我们亲近神,神就会亲近我们。我们之所以觉得神遥不可及,是因为我们远离了神。比如诗篇32章5节说,“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诗人不像亚当那样躲避神,所以神就赦免了他的罪。
当神寻找、呼召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遁逃躲避,不要像亚当那样推卸责任,而要像诗人那样承认自己的罪,求神赦免,那么神就会赦免我们。所以得救的第一步是不要躲避神。财宝一旦现身,就可以得救了。当然财宝不可能自己走出来,这只是个比喻,关键是要明白它的寓意。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以上看过了第一个“藏”字,接下来要看一看第二个“藏”字。主耶稣发现了宝贝,为什么又把它藏了起来呢?想一想,为什么你要藏东西呢?为什么当初有人把宝贝藏到了地里呢?当然是为了保护这笔财宝,不至丢失。同样,主耶稣发现了宝贝后,又把它藏起来,目的也是加以保护,这也是福音书经常强调的信息。
首先,主耶稣将属于自己的人隐藏起来,好保护他们。比如路加福音13章34节:“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母鸡为什么要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呢?为的是把小鸡隐藏起来,不至在审判中被毁灭,不至被老鹰吞吃掉。可见我们得救后,虽然还在世界上,但耶稣将我们隐藏了起来,加以保护。
其次,耶稣保护我们不至受恶者攻击。比如约翰福音18章8节记载说,一伙人来捉拿耶稣,他坦然接受,却保护了门徒们,说:“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这恰恰就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保护了他们,而且是在这个世界上保护了他们。
最后,主耶稣将我们隐藏起来,脱离仇敌。我们被隐藏在了世界上,基督的身体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基督的身体。主耶稣对门徒们说:我把你们留在这个世界,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在我里面你们会有平安(参看约16:33,17:15)。所以我们既在世界上,又在基督里。现在我们并非起初丢失的光景,而是被耶稣藏了起来。关键就是,虽然我们还在世界上,但耶稣将我们隐藏了起来。
耶稣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再来看一看“去”这个字,又是充满了寓意,它的希腊原文意思是离开,主耶稣说到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所用的就是这个希腊字。比如约翰福音13章3节(中文翻译成“到”),还有33节、36节(中文翻译成“去”)等等。主耶稣对门徒们说:我要离开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可是我会在这个世界保护你们,不要害怕,我不会撇下你们为孤儿。这恰恰是藏宝比喻所说的情形,为什么他要离去呢?是为了买这块地。“去”、“离开”意思是死,耶稣死了,去了天父那里。
留意“买”字,这个希腊字也出现在了哥林多前书6章20节以及7章23节,两处经文都强调说: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属于自己。神借着他儿子的宝血买了我们,所以我们要用身体荣耀神。这就是藏宝比喻的寓意。彼得后书2章1节也说了同样的话:“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这些假基督徒竟然否认买他们的主。
“买这块地”,意思就是买世界,耶稣真的买下了世界。圣经的教导一清二楚:耶稣不但为基督徒、为教会而死,也为全世界人的罪而死。比如约翰一书2章2节说:“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耶稣不但为我们的罪而死,也为世上所有人的罪而死。
耶稣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他舍弃了生命来救赎世界。“变卖”意思是放弃一切,他为我们放弃了一切。所以使徒保罗说:主耶稣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多2:14);我们还作罪人、仇敌的时候,基督为我们死(罗5:8、10);我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神为敌,但如今神藉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我们与神和好(西1:21-22)。
耶稣为全世界人的罪而死。当我们还是神的仇敌的时候,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就为我们的罪死了。神的爱透过耶稣基督向我们显明出来,何等感人!主耶稣用这个比喻浓缩了整个福音,浅显易懂、清晰透彻。
整块地被买了下来,但这并不代表说现在这块地就是耶稣的了。虽然约翰一书2章2节说耶稣“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但约翰一书5章19节也说“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神创造了世界,又差遣耶稣来救赎世界,这个世界当然归属于神,也归属于耶稣,因为神将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耶稣。但现在这个世界还在撒但的权势下,撒但已经掌控了世界。正因为撒但掌控了世界,我们根本挣脱不掉他的权势,所以神才差遣耶稣来买赎我们,释放我们。
耶稣变卖一切来买赎我们,他说:你们是重价买回来的,不再属于自己,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生活。我的一切所有,包括夹克衫、领带、手表、每一分钱,还有房子、家具,甚至我的时间、生命,每一分钟、每一口气息都不是我的,而是耶稣的,耶稣又是属神的。神差遣耶稣买下了我们,现在我们是神的宝贝。难怪神称以色列民为“属我的子民”,比如出埃及记19章5节,玛拉基书3章17节。彼得前书2章9节也称基督徒为“属神的子民”。
路加福音十五章的三个比喻
主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五章连续讲的三个比喻恰恰证明了教会是宝贝、失丧的人是宝贝的观点,驳斥了反对观点。
比如有人认为罪人毫无价值,除非他得救了,才有价值。这样看来,是不是走丢了的羊也没有价值?是不是那一块钱不在主人的口袋里,所以就不是一块钱了?是不是儿子不在家,父亲便觉得儿子毫无价值?难道在父亲眼中,儿子在家才宝贵,不在家就不宝贵?当然不是,儿子永远是父亲的宝贝,虽然儿子走失了,依然是父亲的爱子。一枚银币无论是不是在你口袋里,或者掉在了大街上,或者别人捡到了,它始终都是一枚银币。羊也是如此,即便不在羊圈里,它还是羊。
可见我们的旧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要学习用主耶稣的眼光看人,主耶稣看罪人宝贵无比,虽然他走失了,不在主耶稣的羊圈里,可是主耶稣还是看他为宝贝。
还有人认为,藏宝的比喻没有强调主耶稣如何积极寻找财宝,只是说他发现了财宝。但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比喻也有同样的问题,只字未提父亲如何寻找儿子。父亲只是待在家里,没有主动去寻找儿子。是儿子悔改了,浪子回头,自己回到了父亲身边。可见这个问题在浪子比喻里尤为突出,藏宝比喻并未说主耶稣没有寻找财宝,是我们假设他没有主动去寻找财宝;而浪子的比喻却交待得非常清楚,父亲并没有去寻找儿子。
那么如何理解呢?其实一个比喻旨在强调一个重点,并非所有内容都面面俱到。浪子的比喻并非强调神寻找失丧的人,而是强调罪人必须悔改,才能回转归向神。同样,藏宝的比喻也是在强调一个重点:为了寻回财宝,神让主耶稣付上了高昂的代价。主耶稣变卖了一切所有的,才买下了那块地。
还有人认为,如果去寻找丢失的财宝,那么岂不是说神不知道财宝在哪里吗?根据路加福音15章,这种观点也不成立。难道寻找失迷的羊、丢失的钱币,就说明神不知道失迷的羊、丢失的钱币在哪里吗?这个问题根本就是问错了。
藏宝比喻强调的是找到了财宝,并非寻找的过程,所以这个反对观点根本没有圣经根据。浪子的比喻所传递的信息是:神在等待我们的回应。神当然知道我们在哪里,可是他在等待我们回应。比喻只是勾勒出一幅图画,所以解析比喻的关键在于明白寓意,而不能生搬硬套,得出个神不知道失丧的人在哪里的错误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路加福音十五章的三个比喻,反对“宝贝代表教会、代表失丧罪人”的种种论点都是不成立的。
歌罗西书2章3节
歌罗西书2章3节说:“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他”是指基督。“积蓄”一词,希腊原文就是马太福音13章44节“宝贝”一词。这句经文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在基督里隐藏了一切智慧知识的宝贝。似乎这节经文可以证明基督就是宝贝。我以前也坚持这种立场,可是再仔细查考一下,就会发现这节经文并不是这个意思。
根据希腊文圣经,歌罗西书2章3节说的是“一切宝贝”,是复数;而马太福音13章44节说的是一样宝贝或者一笔财宝,是单数。而且歌罗西书2章3节说这一切宝贝都藏在了基督里,并非藏在了地里。所以两段经文并非等同,除非你得出结论说:耶稣就是地,我们买下地,好得到这笔财宝。
问题是圣经从来没有说地代表主耶稣,圣经说地代表世界。此外,如果耶稣代表地,那么你买下地就是买下耶稣,如此一来,你之所以买下耶稣,并不是因为对耶稣感兴趣,而是看中了耶稣里面一切智慧知识的财宝。但这种结论跟圣经教导完全背道而驰,圣经说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是神所立的主基督,除他以外,别无拯救。要想得到神的救恩,我们就必须以耶稣为主,绝对不能利用耶稣。
所以解经一步出错,就会步步出错。其实歌罗西书2章3节跟寻珠的比喻遥相呼应,等到我们探讨寻珠的比喻时再谈。总之解经的正确结论是,马太福音13章44节隐藏在地里的宝贝代表了失丧的罪人,而耶稣找到了他们。
藏宝比喻所传递出的独特信息是:耶稣为了拯救我们而牺牲了一切。除了藏宝的比喻,主耶稣其它的比喻都没有谈到他的救赎工作。所以藏宝比喻的寓意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是坚持说宝贝代表耶稣,那么就失去了这个比喻的独特寓意,结果藏宝比喻无非成了寻珠比喻的翻版而已。
对非基督徒的态度必须改变
解释神的话不是各抒己见的问题,神的话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整个比喻字字句句都充满寓意,而且都蕴藏着神的生命。关键是你能否正确理解当中的寓意,一步出错,就会步步出错,整个图画也就毫无意义了。因为神的话是真理,你有了钥匙,才能打开真理的大门,否则就无所适从、处处碰壁。
藏宝比喻最让我感动的是神的大爱,神差遣耶稣来寻找我们。现在我对非基督徒的态度彻底改变了。坦白说,以前我无法爱非基督徒,因为我无法爱全然败坏的罪人。可是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神看这些人如此宝贵,他们是财宝,只不过丢失了。正因为神爱他们,所以我也要爱他们。
那种视非基督徒一文不值、注定下地狱的教义根本与福音不符,与基督教的名称不符,它完全歪曲了真理,实在令人反感。但愿我们今天能够以神的心肠看待世人,看待失丧的罪人。圣经说“神爱世人”,以前我无法明白,因为我所受的是原罪、预定论的教导。现在我才恍然大悟,神看世人、看失丧的罪人宝贵无比,所以神爱世人。
以前我对待非基督徒很傲慢,觉得自己是选民;现在靠神的恩典,我只能说:“我是神找回了的宝贝,你现在只不过是丢失了的宝贝,你跟我都是神的宝贝。”非基督徒与基督徒都是财宝,惟一的区别是,一个已经被神找回了,另一个还没有,但也指日可待了。
感谢神借着主耶稣赐给我们他宝贵的话语。愿他的话更新我们的意念,使我们能够以他的心肠看待非基督徒。愿他帮助我们继续成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