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下1章主要讲了两个人物:以利亚和亚哈谢。以利亚是旧约伟大的先知,在迦密山上一人对抗几百个巴力的先知,带领以色列民归向神。
亚哈谢是以色列王亚哈的儿子,列王纪上22章51-53节这样记载说:
51犹大王约沙法十七年,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52他行雅伟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53他照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侍奉敬拜巴力,惹雅伟以色列神的怒气。
中国古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看来亚哈谢还是不能摆脱父亲亚哈的恶行,他效法他的父母,行雅伟眼中看为恶的事。这就是圣经对亚哈谢的评价。
亚哈谢是如何行恶的呢?列王纪下1章就记载了一件事。我们来看列王纪下1章1-4节:
1亚哈死后,摩押背叛以色列。2亚哈谢在撒玛利亚,一日从楼上的栏杆里掉下来,就病了,于是差遣使者说:“你们去问以革伦的神巴力西卜,我这病能好不能好?”3但雅伟的使者对提斯比人以利亚说:“你起来,去迎着撒玛利亚王的使者,对他们说:‘你们去问以革伦神巴力西卜,岂因以色列中没有神吗?4所以雅伟如此说: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以利亚就去了。
以革伦是非利士人之地(参看撒上5:10)。非利士人一直与神为敌,与神的子民为敌。巴力是“主”的意思,巴力西卜是“飞翔之主”的意思。为什么以色列王亚哈谢病了,不求问雅伟神,反而求问外邦的神呢?如果是不认识神的人求问别的神,当然无可厚非。但以色列是神的子民,神子民的领导公然去找外邦神!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可见神的子民跟神的关系多么疏远。可能他觉得神不真实,帮不了他。他自称是神的子民,却跟神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个挂名基督徒而已。
但为什么神对他来说不真实呢?看看以色列民,他们有神的律法,有神的话,却一再不遵行神的吩咐,一再悖逆神。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跟神的关系越来越远。
或者一个可能是,亚哈谢觉得神的原则行不通,还得做这样、做那样,他觉得做不到。
我们基督徒今天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可能没有求问别的神,没有做所谓的拜偶像的事,但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会问不信神的人的意见,随从他们的观念、价值观。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觉得神的话虽然好,很高尚,但不现实,是天上的价值观,我总得在地上生活。
比如说,我们怎么看婚姻呢?世界上的看法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结婚就不行。年轻的时候还可以,年龄越大,我们就越紧张,担心结不成婚。这种时候,我们还能够求问神、等候神吗?可能往往是用自己的办法,或者用世界的办法,听从父母、亲戚、朋友的安排,去相亲了。
如果有了结婚的对象,准备结婚了,我们又会如何筹备结婚呢?世界的价值观是:没车、没房,还结什么婚?于是我们开始找一份更赚钱的工作,加班加点,希望赚多一些钱,好筹备婚礼,安家立业。
结了婚,有了孩子,该怎么养儿女呢?要让孩子上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这些都需要钱。甚至还得买学区房,才能让孩子读上好学校。总之我们都是在跟着世界的价值观走,没有问问神——“我要怎么行?”到头来我们弄得自己“压力山大”,根本没有精力去读神的话,行神的旨意。
还有一点需要留意的是,为什么神的子民会寻求外邦神呢?显然外邦神也是灵的。如果不灵,没人会去求的。外邦的神肯定也是灵的,是行得通的。不要以为别人都那么傻,去求什么都不灵的偶像。其实人不傻的,世界的方法是行得通的。反而用神的方法,好像行不通,因为自己要吃亏。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体会。
亚哈谢遇到困难,去寻求别的神,寻求别的方法,但雅伟神怎么说呢?“雅伟的使者对提斯比人以利亚说:‘你起来,去迎着撒玛利亚王的使者,对他们说:你们去问以革伦神巴力西卜,岂因以色列中没有神吗?所以雅伟如此说: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雅伟神要教导亚哈谢和以色列:雅伟神才是掌管生命、掌管一切的神,离开了他,没有什么人可以保护你,最终就是死亡。神愿意赐给我们生命,为什么我们选择死亡呢?在以西结书18章31节,雅伟说:“以色列家啊,你们何必死亡呢?”希望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以利亚将雅伟的话传达给了亚哈谢的使者,亚哈谢是什么反应呢?以利亚又是如何回应的呢?我们继续看列王纪下1章5-16节:
5使者回来见王,王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回来呢?”6使者回答说:“有一个人迎着我们来,对我们说:‘你们回去见差你们来的王,对他说,雅伟如此说:你差人去问以革伦神巴力西卜,岂因以色列中没有神吗?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7王问他们说:“迎着你们来告诉你们这话的,是怎样的人?”8回答说:“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带。”王说:“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亚。”
9于是王差遣五十夫长,带领五十人去见以利亚,他就上到以利亚那里,以利亚正坐在山顶上。五十夫长对他说:“神人哪,王吩咐你下来!”10以利亚回答说:“我若是神人,愿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你和你那五十人。”于是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五十夫长和他那五十人。
11王第二次差遣一个五十夫长,带领五十人去见以利亚。五十夫长对以利亚说:“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来!”12以利亚回答说:“我若是神人,愿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你和你那五十人。”于是神的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五十夫长和他那五十人。
13王第三次差遣一个五十夫长,带领五十人去。这五十夫长上去,双膝跪在以利亚面前,哀求他说:“神人哪,愿我的性命和你这五十个仆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为宝贵。14已经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前两次来的五十夫长和他们各自带的五十人;现在愿我的性命在你眼前看为宝贵。”15雅伟的使者对以利亚说:“你同着他下去,不要怕他。”以利亚就起来,同着他下去见王,16对王说:“雅伟如此说:你差人去问以革伦神巴力西卜,岂因以色列中没有神可以求问吗?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
使者很快就回来了,不太像从非利士地回来的样子。因为他在半路上遇上了以利亚,就折回来了,所以时间很快。亚哈谢觉得奇怪,问他们为什么回来。使者就将中途发生的事告诉了亚哈谢。亚哈谢听到使者对那人的描述,就确定这必定是以利亚。不足为怪,以利亚当初和亚哈谢的父母打过交道,亚哈谢不可能不知道以利亚,甚至很可能还亲眼见过以利亚。于是亚哈谢想见以利亚,就差人去把以利亚带来。
至于亚哈谢为什么要见以利亚,圣经没有说。但从结局来看,亚哈谢并不是想问以利亚的意见。而且找以利亚也就罢了,为什么还差五十夫长,带着五十个兵丁去呢?很像是要把以利亚抓过来。
但接下来的记载,不知道大家看了会有何感受呢?为什么以利亚求天降下火来,烧死了亚哈谢派来的军兵呢?而且是两次降火,烧了两个五十夫长以及他们所率领的一百个人!我们能够明白、理解吗?
首先要思想的是,这里是不是以利亚不高兴了,就随意降下火来,烧死了这些人呢?当然不是,看15节,雅伟的使者在跟以利亚说话,引导他如何做。显然以利亚降下火来烧死这些人,这是在行神的吩咐,其实背后是神在做这件事。为什么神要这样做呢?
我们读圣经,要看圣经是怎样介绍神的。你会发现,圣经的神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往往认为神是爱,永远笑咪咪的,永远爱我们。当然这也没错,神是爱,永远爱人,但神也有严厉的时候。很明显,对于这两个五十夫长和这一百个士兵来说,神就不是爱了,神待他们非常严厉,烧死了他们。为什么呢?为了教导他们敬畏神。
亚哈谢作为以色列的王,作为神子民的领导,却不敬畏神。如何不敬畏神呢?首先,他眼里根本没有神,有了事情,去求问外邦的神。其次,他藐视雅伟神的先知以利亚,派兵要把以利亚抓过来。这种态度就是不敬畏神的体现。
亚哈谢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手下以及以色列民众。你看这两位五十夫长都是采取了亚哈谢的态度,一点都不尊敬神的仆人以利亚。所以神要借着以利亚教导他们敬畏神。神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教导以色列民敬畏神。神的子民若不敬畏神,则结局肯定是灭亡。
请留意,对神的仆人不尊敬,就是不敬畏神。在新约,主耶稣也说:“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路9:48)。
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不敬畏神的仆人呢?没有人敢说自己不敬畏神,世人都懂得这一点,孔子也说“敬鬼神而远之”。做基督徒的当然不可能不敬畏神。可是我们平时与弟兄姐妹相处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我们会不会藐视某个弟兄或姐妹?要小心:你藐视弟兄姐妹,就是在藐视神。一个是根,一个是果,根源是藐视神,表现出来的果就是藐视弟兄姐妹。
回到列王纪下1章,第一个五十夫长以及五十个士兵被烧死后,第二个五十夫长还是没有汲取教训,依然对以利亚那样说话,结果又被烧死了。到了第三个五十夫长,他终于学到了功课,双膝跪在以利亚面前,谦卑地哀求以利亚。他不敢再怠慢了,所以神怜悯了他,保守了他以及他手下士兵的性命。
这第三个五十夫长至少比亚哈谢好,亚哈谢最终也没有学到敬畏神的功课,行事一如既往,连续派三个五十夫长去抓以利亚。及至以利亚来见了亚哈谢,以利亚说了什么呢?其实以利亚并没有改变信息,他无非是再把神的话当面重复了一次给亚哈谢而已。以利亚并没有因为当面见到以色列王,就把神的话稀释一下。这就是先知的素质,只要神吩咐的话,就会照说不误,不管听众是谁,哪怕是一位掌管生死的王。
但亚哈谢如何回应的呢?没有下文了。即是说,神如此提醒、管教亚哈谢,亚哈谢依然故我,没有悔改,最终灭亡了。
总结来说,列王纪下1章透过以利亚和亚哈谢这两个人物,让我们学习的属灵功课是:我们必须敬畏神。而且神的仆人有责任教导人,特别是教导神的子民敬畏神。
其实人一切犯罪的根源就是不敬畏神。一国之君不敬畏神,他就会带领全国不敬畏神,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最终就是灭亡。这就是当时以利亚时代以色列国可悲的属灵景况,百姓不尊重神的先知,所以以利亚要代表神管教他们,好教导他们敬畏神。
做基督徒、做神的仆人不是做好人,有时候为了拯救教会,必须严惩一些人。这在新约也是一样的,比如新约使徒行传第5章,亚拿尼亚向使徒彼得撒谎,彼得责备他“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神当时就审判了亚拿尼亚,让他死亡,为的是教导整个教会要敬畏神。
《完》